在嵌入式系统中,资源(内存、CPU 性能、电量等)通常较为紧张,如何在保证实时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 C 与 Python 的高效交互成为关键。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案及优化策略:
1. 选择合适的 Python 解释器
-
CPython 与 C 扩展模块:
在资源允许的嵌入式系统上,可以使用标准的 CPython,并通过编写 C 扩展模块(利用 Python C API 或 Cython)将关键性能部分用 C 实现,从而降低 Python 脚本的运行延迟。 -
MicroPython 或 CircuitPython:
对于资源非常受限的嵌入式设备(如单片机),MicroPython 是一个精简版 Python,能在几百 KB 的内存中运行。对于这种平台,通常需要用 C 语言开发模块,然后将它们注册到 MicroPython 中,形成“native module”,以扩展功能。
2. 高效交互的关键技术
2.1 利用 Python C API 开发扩展模块
-
直接调用:
在 C 代码中实现性能关键功能,并通过 Python C API 将其包装为 Python 模块。这样可以使得 Python 脚本调用时几乎没有额外开销。 -
示例代码:
// embedded_module.c #include <Python.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