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分区
1.必须的分区
/
根分区: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个分区内。/boot
分区: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swap
分区:交换分区,用于将部分内存中的数据换下来,以腾出内存空间用于其他需求。在一个系统中,物理内存快使用完时,操作系统会使用交换分区。当系统内存紧张时,操作系统根据一定的算法规则,将一部分最近没使用的内存页面保存到交换分区,从而为需要内存的程序留出足够的内存空间。在swap中的内存页面被访问时,系统会将其重新载入到物理内存中去运行。EFI
分区:
要谈EFI
就要谈BIOS
。BIOS。全称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 即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简单理解为: 计算机最最基本的输入输出程序\开机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从而达到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
Legacy
,传统的 BIOS 引导方式,作用是引导操作系统正常进入。
UEFI
,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作用是作为BIOS的替代方案。
一般设置 Legacy 和 UEFI 就是为了在 磁盘分区 设置上搞文章!!!
一般搭配:1. Legacy + MBR ;2.UEFI + GPT
# 简单说明: MBR 和 GPT 的区别
MBR :最大支持4个主分区或三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下可以有多个逻辑分区,最大支持2TB磁盘。
GPT :可以存在超过四个主分区。,同时还可以支持2TB以上的硬盘。
一般想要在安装操作系统时自定义分区的小伙伴,可能会考虑设置为UEFI模式。
但一般默认安装是 Legacy模式,最多创建4个主分区。
关于UEFI和Legacy的切换,一般是在BIOS界面。
参考文章
Linux下硬盘分区:根分区(/)交换分区(/swap)和/boot分区 - 作者:oracle_HJS
BIOS系统的UEFI和Legacy模式,硬盘的GPT和MBR格式 - 作者:终会靠岸
磁盘分区——MBR详解(私密) - 作者: 成信吴彦祖
MBR分区,GPT分区,EFI分区,MSR分区是什么?各有什么用处? - 作者:学习中的编程老菜鸟
2.非必须分区
/usr
分区:用户软件一般都会装在这里/backup
分区:系统备份/home
:主要存放用户信息。特别是多用户系统,一般在/home 目录下,生成子目录,用以保存该用户登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文件。/tmp
:主要存放临时文件。
二、关于linux目录
# /bin
存放开机时执行的一些linux命令
# /sbin
和bin类似,也是存放linux命令的目录
# /boot
500M即可,不可挂载到逻辑卷
# /dev
存放硬件设备,如鼠标、键盘等
# /etc
存放各种配置文件,如:网卡、各种服务、源等
# /lib 或者 /lib64
存放linux模块的目录
# /proc
存放内核参数的目录。优化内核性能的时候就是优化该目录里的参数,该目录在开机的时候才会产生数据,关机的时候会清空
# /run
显示系统进程信息的目录,rhel7新加的.
光盘自动挂载到该目录下的media,即/run/media
# /sys
设置硬件信息的目录,比如修改cpu
# /usr
用于存放用户级别的应用程序和数据。
/usr/share /usr/local ...
# /var
时刻变动的内容,存放日志文件、数据库目录等的目录
# /tmp
存放临时文件
# /media
挂载媒介的目录,如iso等
# /mnt
手动挂载,比如手动挂载分区
# /home
# /root
# /o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