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工,这才是跳纤的正确姿势!

本文详细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跳纤概念、光纤接口类型、跳纤原则以及完整的跳纤布放流程,包括准备工作、选择光纤、布放方法、粘贴标签和捆扎光纤等,旨在帮助网络工程师更规范地进行光纤连接和管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晚上好,我的网工朋友。
当你们看到下面这张图,内心是什么感想?


这时你是不是巴不得把所有线全部拔了,来重新整一遍哈哈哈哈。
那话说到这,到底该如何跳纤呢?有没有什么秘诀呢?遵循什么原则?流程之类的?
当然是有的,而且答案就在这篇文章里,速看!


今日文章阅读福利:《光纤通信系统第3版(432页)》


私信发送暗号“光纤”,即可获取这本经典书籍,进一步吃透整个光纤通信系统。


01 跳纤是什么?

跳纤,顾名思义就是跳接光纤,把两端的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包含如下三个场景:

1、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光纤跳接接。
2、设备与光纤配线架的光纤跳接。
3、光纤配线架与光纤配线架的光纤跳接。
 

ODF(光纤配线架)

(光纤跳线)



光纤分类:

01 根据光纤接口分类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① FC型光纤连接器: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一般在ODF侧采用(配线架上用的最多)

② SC型光纤连接器:连接GBIC光模块的连接器,它的外壳呈矩形,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不须旋转。(路由器交换机上用的最多)

③ ST型光纤连接器:常用于光纤配线架,外壳呈圆形,紧固方式为螺丝扣。(对于10Base-F连接来说,连接器通常是ST类型。常用于光纤配线架)

④ LC型光纤连接器:连接SFP模块的连接器,它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块化插孔(RJ)闩锁机理制成。(路由器常用)

LC-LC

SC-LC

SC-SC

02 根据光纤跳线长度


常见有如下:1.5 m、2 m、3 m、5 m、10 m、15 m、20 m等,也可以定制。


03 根据光纤用途

LC接口常用于设备之间;

FC接口常用于ODF连接远端纤芯;

SC接口常用于ODF和设备。

02 跳纤都有哪些原则?

现在的设备的接口都是高密度,必然会有很多跳纤,这么多跳纤如果布放初期不遵循一些原则,日后必然又成了蜘蛛网了,增加后续的运维难度;

所以,跳纤时,建议满足如下原则:

1)跳纤操作必须满足ODF架内、光交、综合箱内整齐、布线美观、便于操作、少占空间的原则。

2)跳纤长度必须掌握在500mm 余长范围内。

3)长度不足的跳纤不得使用,不允许使用法兰盘连接两段跳纤。

4)各跳纤应确保各处曲率半径大于400mm。

5)跳纤时,先将光纤的一端接入设备端口,另一端从布线槽内走纤,拉出盘纤架将多余的光纤绕缠成圆圈状,布放在盘纤架上,并用光纤绑扎带缠好后推入盘纤架,再将另一端接入设备或ODF架。

6)走纤一般性的要求:

①对于上走线的光纤,应在ODF架外侧下线,选择余纤量最适合的盘纤柱,并在ODF架内侧向上走纤,水平走于ODM下沿,垂直上至对应的端子。

②一根跳纤只允许在ODF架内一次上走(沿ODF架外侧)、一次上走(沿ODF架内侧),走一个盘纤柱,严禁在多个盘纤柱间缠绕、交叉、悬挂,即每个盘纤柱上沿不得有纤缠绕。

③现场具体情况,应在适应初对跳纤进行整理后绑扎规定。

④所有跳纤必须在ODF架内布放,严禁架外布放、飞线等现象的发生。

⑤对应急使用的超长跳纤应当按照规则挂在里纤盘上,不得对以后跳纤造成影响。

7)盘纤时,同一根光纤严禁在多个盘纤架间交叉缠绕。

8)跨机柜的光纤,在跨越机柜时要使用套管将光纤保护起来,避免光纤被其他线缆挤压,有配线架的要在配线架内布放。

9)光纤连接时不得出现拉的太紧、接头处是直角的情况。

10)所有光纤必须在布线槽内布放,严禁架外布放或飞线。

11)长度不足的光纤不得使用,不允许使用光纤适配器连接两段光纤,避免增加光纤的衰耗。

12)插入光纤时,应清洁光纤端面(光纤连接器)。禁止手直接触摸光纤端面或让光纤端面碰到生产环境物体。

13)在连接光纤时,应将光纤连接器垂直插入光接口,避免倾斜插入。应将整个光纤连接器插入到位。常用的SC和LC连接器会听到“啪”声标识连接到位。

14) 严禁用力拉光纤,容易造成光纤和连接头的开裂。

15)严禁扭绞光纤线,避免出现可能的造成光纤线扭绞的情况,应顺着光纤自然松弛状态进行盘纤。

03 跳纤都有哪些流程?

了解了跳纤的概念和布放原则,接下来就该着手布放光纤了,布放光纤包括六个步骤:

01 准备工作

按照业务需求,准备工具、材料和盘面信息。

工具准备:记号笔、管套、标签纸、油性笔、记事本、钳子、电胶布。

材料准备:光纤、光模块、光纤绑扎带(尼龙粘扣带)、相应材料的数量、类型或长度按需求而定。

盘面准备:了解机房、设备、ODF的位置等相关信息,并进行记录。

准备多种颜色扎带,可以区分不同用途的跳纤。

02 选择光纤

· 依据接口类型和长度,选择合适的光纤。

· 根据接口、分光器、分纤盒上的法兰头选用相对应的光纤。

· 选择光纤的长度,推荐光纤长度的余量控制在50 cm以内。

03 布放光纤

根据跳纤原则布放光纤。

a.确认接口、分光器或分纤盒的位置。

b.摘掉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帽。

c.将光纤一端的连接器插入相应的设备接口位置。

d.将光纤沿走线区布放至相应设备处。

e.将光纤另一端的连接器插入相应的设备接口位置。

04 粘贴标签

为了便于设备维护,应在每条光纤两端距离连接头1 cm~2 cm处,各粘贴一张标签。

·所有的光纤标签必须用机打标签,不允许手写。

·对于同时布放多根光纤的情况,先用记号笔对光纤进行标识以免混淆,等布放完成后再粘贴光纤标签。

·光纤两端都需要粘贴标签。

·粘贴后的标签朝向统一。对于垂直线缆,标签头部一般朝左。对于水平线缆,标签头部一般朝下。

05 捆扎光纤

使用光纤绑扎带按照一定间距对光纤进行绑扎。

·光纤绑扎成束时,光纤绑扎带间距应为20 cm。

·绑扎成束的光纤转弯时,光纤绑扎带应扎在转角两侧,以避免光纤转弯处用力过大造成断芯。2 mm的光纤弯曲半径不能小于30 mm,3 mm的光纤弯曲半径不能小于40 mm。

·光纤绑扎带和光纤的接触面为毛面,绑扎带的钩面不与光纤接触。

·绑扎光纤前应先将光纤理顺。光纤绑扎带绑扎光纤时应松紧适宜,不要绑扎过紧。布放时尽量避免光纤交错。

06 收尾工作

跳纤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扫尾工作:

工具整理:将安装用到的工具摆放到指定位置。

余料回收:将工程余料回收。

清理杂物:将安装产生的垃圾清扫干净,保证环境整洁。

完成安装报告:将站点安装报告转交给相关负责人。如果站点处于正常工作中,告知操作维护人员跳纤已经完成。

规范的跳纤,既使得线缆美观整齐,又利于日后的工程运维,既方便查找光纤,也便于故障定位,是一劳永逸的事。

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大家遇到了哪些跳纤杂乱的场景,又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跳纤杂乱问题的,欢迎分享。

整理:老杨丨10年资深网络工程师,更多网工提升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网络工程师俱乐部

<think>好的,用户需要关于机房路径规划的程序或解决方案,包括实现方案、路由算法和数据中心布线。首先,我需要理解路径规划的关键点。根据引用[3],光传输依赖光的全反射,所以路径设计必须避免过度弯曲导致信号损失。接着,引用[2]提到单模光常用于远距离传输,这可能影响布线时的光类型选择。 用户可能需要一个自动化的路径规划程序,这通常涉及算法。常见的路由算法有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或A*,但需要考虑光布线的特殊约束,比如弯曲半径、避免障碍物等。另外,数据中心布线通常要求高密度和可维护性,可能需要分层设计,比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还需要考虑资源管理,比如光长度、接头和配线架的使用。动态路由算法可能结合实时资源状态进行调整。此外,路径规划程序可能需要可视化具来辅助设计,以及与其他系统如DCIM集成。 相关问题方面,用户可能对具体算法实现、布线标准、自动化具或性能优化感兴趣。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实现方案、算法选择和布线原则,并引用相关文献支持。</think>### 机房路径规划方案 机房路径规划需综合考虑物理布线约束、信号传输效率和可维护性,具体实现方案如下: #### 1. **路径规划核心原则** - **最小弯曲半径保护**:光弯曲半径需大于其最小允许值(通常为光直径的10-20倍),避免信号损耗[^3]。 - **路径最短化**:优先选择最短物理路径以减少信号衰减,同时避免与其他线缆交叉干扰。 - **分层布线架构**:数据中心通常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分层设计,路径需适配拓扑结构[^2]。 #### 2. **路由算法选择** - **Dijkstra算法**:基于图论的最短路径算法,适用于无动态障碍的静态布线场景。 - **A*算法**:结合启发式函数优化路径搜索,适合复杂环境下的障碍规避。 - **动态资源分配算法**:根据实时光资源状态(如端口占用率、链路负载)调整路径,提高资源利用率。 #### 3. **实现方案示例** ```python # 基于Dijkstra算法的简化路径规划示例 def dijkstra(graph, start, end): shortest_paths = {start: (None, 0)} current_node = start visited = set() while current_node != end: visited.add(current_node) destinations = graph.nodes[current_node] weight_to_current = shortest_paths[current_node][1] for next_node, weight in destinations.items(): weight += weight_to_current if next_node not in shortest_paths or weight < shortest_paths[next_node][1]: shortest_paths[next_node] = (current_node, weight) next_destinations = {node: shortest_paths[node] for node in shortest_paths if node not in visited} current_node = min(next_destinations, key=lambda k: next_destinations[k][1]) path = [] while current_node is not None: path.append(current_node) next_node = shortest_paths[current_node][0] current_node = next_node return path[::-1] # 示例图结构(节点表示机柜或配线架,权重包含距离和弯曲惩罚) graph = { 'A': {'B': 5, 'C': 2}, 'B': {'D': 4}, 'C': {'D': 7}, 'D': {} } print(dijkstra(graph, 'A', 'D')) # 输出: ['A', 'B', 'D'] ``` #### 4. **数据中心布线实践** - **预连接系统**:采用标准化接口(如MPO/MTP)减少现场熔接,提升可靠性[^2]。 - **标签与文档化**:使用电子标签系统(如RFID)记录路径信息,便于后期维护。 - **自动化具**:结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或DCIM(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软件实现可视化规划[^1]。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