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的功能:
控制层面:形成和维护全局路由表;
转发层面:根据全局路由表转发Ip数据包;
控制层面和转发层面的接口:全局路由表。
全局路由表分为:
直连路由:路由器接口与所连接的子网直接相连;
静态路由:通过静态路由命令手工进行配置;
动态路由:通过动态路由协议进行学习,路由协议如:RIP、OSPF等;
ARP(AddressResolution Protocol)即地址解析协议,一台网中两个主机间要进行通信必须知道两台主机的MAC地址,根据ARP协议解析由目的主机的IP地址得到对应MAC地址。
MAC(media access control)是烧录在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卡NIC)中的MAC地址,也叫硬件地址,由48比特长(6字节,6*8),16进制的数字组成,前24位由厂家自己分配,24-47叫组织唯一标识符(识别局域网)节点的标志,第40位是组播地址标志位。
网卡的物理地址一般都是网卡厂家烧入EPROM的。网络底层的物理传输数据时,是通过物理地址来识别主机的,物理地址是全球唯一的。
如一台网卡,为48比特长(6字节,6*8),16进制的数字组成,例如:44-45-53-54-00-00。以太网管理机构将物理地址分为若干独立的连续地址组,生产以太网卡的厂家购买其中的一组,具体生产时,逐个将唯一的地址赋予以太网卡。
而RAP表就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
MAC对应的物理地址一般都在交换机中。
IP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数据包转发原理:
每一跳都需要查找全局路由表,查不到则将数据包丢弃;
查到且下一跳是直连的,在将该数据包转发至下一跳;
查到且下一跳不是直连的,则进行递归查找,直到查找到直连的下一跳。
每经过一次3层转发,TTL减1.TTL等于0是将数据包丢弃。
在查找全局路由表是遵循最长掩码匹配原则;
整个转发过程中三层及三层以上的数据部分基本不变,二层头部在转发路径的各个链路上逐一替换。
Ip是一种无连接的单向通信,数据包在来和去的每一跳上都要进行路由选择。
全局路由表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