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将之前学习《逆向工程核心原理》的笔记重新实现整理一遍,代码重新编写实现,以方便以后查阅。
编写运行HelloWorld程序
环境主要是Win7 32位系统,使用VS2010进行编程:
#include "windows.h"
int main()
{
MessageBox(NULL, L"Hello World!", L"blog.youkuaiyun.com/ski_12", MB_OK);
return 0;
}
MessageBox()函数用于弹框显示第二个参数的字符,其中第三个参数为框的标题内容。
点击工具栏下拉框的“Release”,然后点击“生成helloworld”即可编译生成exe文件:
运行helloworld.exe文件后会弹框显示如图内容:
寻找main()函数
接着明确一下逆向调试的任务:查找出helloworld.exe文件的main()函数。
使用Ollydbg打开helloworld.exe文件:
一开始调试器停止的地方为helloworld.exe程序执行的起始地址即EP(Entry Point入口点),其中左上角为代码窗口,右上角为寄存器窗口,左下角为数据窗口,右下角为栈窗口。
注:EP是Windows可执行文件的代码入口点,是执行应用程序时最先执行的代码的起始位置,依赖于CPU。
初次学习,先按部就班地逐一调试。按F7运行进入00D112B4的call指令所指的函数地址查看:
发现其中右侧一栏(Ollydbg的注释)含有几个红色标记的函数名称,其为代码中调用的API函数名称,是VC++启动函数,并非是需要查找的main()函数。继续下拉看到RETN指令,并没有发现main()函数,直接Ctrl+F9运行到该RETN指令,再F7跳出该函数。
注意:启动函数是编译器任意添加的代码,不是用户编写的代码。
继续F7执行00D112B9的jmp指令,跳转到指定的地址:
可以看到存在好几条的call指令,逐一按F7进行调试,遇到call指令F7进去查看是否是main()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