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金钱将失去意义?AI是否有泡沫?最近,黄仁勋对话马斯克,给出了他们的想法。
在近日的美沙投资论坛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与英伟达CEO黄仁勋同台交流,就AI、机器人和未来经济进行了对话。
期间,马斯克抛出惊人观点:随着生成式AI的持续演进,金钱在未来将逐渐失去意义。
这一论断甚至让见惯大场面的黄仁勋一时语塞,只能用幽默缓解:“钱真没用的时候,记得提前通知我。”

【图片来源:搜狐知世】
货币消亡论背后的AI逻辑
马斯克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他解释了自己的思考逻辑:如果AI和机器人技术持续进步,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最终趋近于零。在这种情况下,获取物质财富将变得异常容易,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功能自然减弱。
他进一步阐述,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产业,甚至会超过手机或任何其他产品。当机器人能够承担大部分生产和服务工作,人类的基本需求将很容易得到满足,经济活动的本质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图片来源:搜狐知世】
在马斯克看来,只有通过大规模应用AI和机器人(例如他寄予厚望的Tesla Optimus人形机器人),才能真正消除贫困,实现人人富足。届时,人类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工作将像种花弄草般的怡然自得。
面对马斯克的远景预言,黄仁勋则认为,短期内AI不会让人们变得更空闲,反而会使大家更忙。
黄仁勋用放射科医生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以前很多人预测放射科医生是第一批会被AI取代的职业,但真实情况正好相反:现在全球放射科医生的需求反而增加了。因为AI把图像分析做得更快、更准,医生就可以看更多图像、更多种类的影像,有更多时间和病人沟通,结果服务了更多患者。
换言之,生产力提升没有导致需求减少,反而激发了新的需求。
对AI泡沫论的回应
在被问及美国是否正陷入“AI泡沫”时,黄仁勋并未直接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是从技术趋势的角度进行了剖析。
他指出要理解当前人工智能热潮的实质,我们需要回归第一性原理,洞察计算产业正在经历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主要由三大核心要素共同推动:
首先,数据洪流的计算范式转型。全球每年用于处理原始数据的计算支出高达数千亿美元,其中大量计算任务仍与传统架构相关。面对日益庞大的数据规模,传统CPU架构已难以满足高效处理需求,这促使整个行业向并行加速计算范式迁移,为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生成式AI重构互联网服务模式。过去十五年,互联网服务主要建立在推荐算法基础之上。而如今,生成式AI正在系统性地重塑这一格局——从智能对话、内容创作到新一代搜索引擎,这些基于生成式计算的任务对GPU算力提出了远超以往的需求。为此,互联网企业正在大规模投入建设专门面向数据处理和生成式AI的GPU计算集群。
第三,自主智能体开启新阶段。随着马斯克的Grok、OpenAI的高级模型、谷歌Gemini等兼具主动决策能力的智能体相继涌现,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这些智能体不仅建立在现有技术基础之上,更通过叠加自主决策能力,进一步扩大了算力需求。这种演进本质上是从CPU到GPU的算力范式转换的延续与深化,代表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三大要素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为我们理解当前技术变革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基于此,当前市场对AI算力的巨大需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而且这一切都是有充分理由的。也就是说,AI的需求是真实且可持续的。

【图片来源:搜狐知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当天,英伟达发布了最新财报:季度收入达到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2%,并预计下一季度将升至650亿美元。

【图片来源:英伟达官方博客】
黄仁勋在财报沟通会上明确表示,他没有看到AI泡沫。他认为各行业对算力和训练需求仍在快速扩大,与AI泡沫说法并不一致。
不过市场反应却呈现分化态势。英伟达财报发布后,股价盘初大幅高开一度涨逾5%,但最终高开低走跌超3%。这种走势反映了投资者对AI高估值的复杂心态。
算力产业的基础设施化趋势
无论是马斯克的长期愿景还是黄仁勋的短期判断,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算力需求将持续增长。论坛上传出的一个重磅消息佐证了这一趋势——xAI将联手英伟达、沙特国家AI公司Humain,在沙漠中建设一座500兆瓦级的AI数据中心。
黄仁勋将这种AI数据中心称为“AI工厂”,并将其比作新时代的基础设施。他从技术范式演变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过去的计算是“检索式的”,系统从事先写好的内容中调取信息;现在的软件是“生成式的”,根据实时输入指令生成全新内容。这种根本改变要求必须在全球各地部署AI工厂,实时生成内容。
在这个AI技术快速演进的时代,可以确定的是,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地位将愈发稳固。
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交流~
40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