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本文介绍了RSS技术,它最初由Netscape定义用于新闻频道,后微软推出类似的CDF。新闻频道没落,但RSS因Blog兴起而发展。RSS发展中出现分化,形成不同阵营和争议。还说明了RSS是站点共享内容的简易方式,能让他人发现站点更新,便于追踪博客。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名词解释:什么是RSS?

  讨论与Blog相关的技术,不可不谈的就是RSS,这个缩写在英文中可以有几个源头,并被不同的技术团体做不同的解释。既可以是“Rich Site Summary”,或“RDF Site Summary”,也可以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为什么有这么多含义呢?这还要从RSS的一段今天也没有理清的关系说起。

  今天肯定有人还记得IE 4刚刚推出来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功能,那就是新闻频道。这个新闻频道的功能与Netscape推出的新闻频道是很相似的(当时Netscape还是市场上领先的浏览器)。为此Netscape 定义了一套描述新闻频道的语言,这就是RSS,只不过Netscape自当时起每况愈下,所以最终也没有发布一个正式的RSS规范(只发布了一个0.9版本)。而微软也在当时推出了支持自己IE的CDF(Channel Definition Format)数据规格,与RSS非常接近。微软试图用新闻频道的功能把“推”(Push)技术变成一个应用主流,并与Netscape抗衡。不过出乎预测的是,“推”技术自始至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型,而且伴随着其他各类网络特性的出现,也日益无法显现自身的优势。新闻频道在浏览器中的地位最终日暮西山,最后也在IE的后续版本中消失了。

  新闻频道的确进入了低谷,但是RSS并没有被业界人士所抛弃。过去两年,Blog从一个专业群体开始,逐步成为了网络上最热门的新话题。而RSS成为了描述Blog主题和更新信息的最基本方法。于是RSS这项技术被著名Blogger/Geek戴夫·温那(Dave Winner)的公司UserLand所接手,继续开发新的版本,以适应新的网络应用需要。新的网络应用就是Blog,因为戴夫·温那的努力,RSS升级到了0.91版,然后达到了0.92版,随后在各种Blog工具中得到了应用,并被众多的专业新闻站点所支持。在广泛的应用过程中,众多的专业人士认识到需要组织起来,把RSS发展成为一个通用的规范,并进一步标准化。一个联合小组根据W3C新一代的语义网技术RDF对RSS进行了重新定义,发布了RSS 1.0,并把RSS定义为“RDF Site Summary”。这项工作并没有与戴夫·温那进行有效的沟通,而戴夫则坚持在自己设想的方向上进一步开发RSS的后续版本,也并不承认RSS 1.0的有效性。RSS由此开始分化形成了RSS 0.9x/2.0和RSS 1.0两个阵营,也由此引起了在专业人群中的广泛争论。

  因为争论的存在,一直到今天,RSS 1.0还没有成为标准化组织的真正标准。而戴夫·温那却在2002年9月独自把RSS升级到了2.0版本,其中的定义完全是全新的模式,并没有任何RSS 1.0的影子。这引发了网络上进一步争议,究竟让一个越来越普及的数据格式成为一个开放的标准,还是被一家公司所定义和控制,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戴夫·温那并没有为自己辩解,他的观点是RSS还需要进一步发展,需要专业人士更明确的定义,不过恐怕这种轻描淡写不能消除人们对RSS“被一家商业公司独占”的担心。

  前面的铺垫对用户来说也许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可能更多人关心如何在自己的Blog增加RSS输出,这样可以让很多新闻聚合工具(例如CNBlog刚刚推荐的NewzCrawler)很容易找到你并自动获得你在Blog中的更新内容。

  它是什么: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 RSS使肵ML作为彼此共享内容的标准方式。

  它代表什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或RDF Site Summary,RDF站点摘要)

  例如:一些免费的软件能够让你阅读那些RSS使能的站点,比如 NewsIsFree 和 Amphetadesk。

  它有什么用处:让别人容易的发现你已经更新了你的站点,让人们很容易的追踪他们阅读的所有weblogs。

  原文出处:博客中国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新规则:电子书、RSS和Tag
面对新技术和更多的信息,几乎所有青年都以一种欢呼的姿态出现,他们喜欢新的,新规则、新游戏,哪怕新的眩晕感,都让人迷恋,产生网络带来的快感。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知识逐渐走向开放、多元和复杂的历史。随着文明进程,人们越来越享有更多的知识,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和数量已达到爆炸般的力度。

  面对新技术和更多的信息,几乎所有青年都以一种欢呼的姿态出现,他们喜欢新的,新规则、新游戏,哪怕新的眩晕感,都让人迷恋,产生网络带来的快感。

  如何分配信息,获得知识的力量,则成为一代崇尚技术的青年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注视变化、渴望变化,内心有满足,有惶恐,有贪婪、有妄想、有理想,更有被知识困住的危机感,和掌握未来世界的勇气。于是,在他们手上,旧规则该落伍了。

  我们需要建立新规则,开始尝试新的阅读方式。

  新规则 1 口袋里的图书馆

  电子书:20年内结束纸质图书的时代?

  相比从书简到纸张,从书到电子书的转换,速度要快了很多。也许,电子书今天对大家来说,还是个陌生玩意,但手机或MP3你不陌生吧。如今的年轻人,早就开始悄悄进行了自己的电子书之旅。

  在专门为青年推出的游戏手机QD论坛上,除了讨论在手机上如何安装软件,如何播放电影、MP3或者玩游戏,很多年轻人最喜欢讨论的是,如何使用手机下载图书。

  当人们刚习惯使用手机保持任何时候的联系时,年轻人已经开始更热衷于如何玩它,将手中的电子产品变成更有意思的工具。比如,口袋里的电影院,或者口袋里的图书馆。应该说,2005年,EBOOK还没有变成一股如MP3一类的潮流产物,但更多的年轻人却开始悄悄地玩上了自己的电子阅读。

  当然,EBOOK并不仅仅指通过手机下载。严格意义来说,真正的E-BOOK,是一种类似于MP3的工具,专门用于读书。你可以在网上下载有版权的图书,然后储存在EBOOK中。这里的E-BOOK不是网络上的网页、或者网友自己制作的电子格式的书,而真正以书的形式出现。在制作上,它的外形有时甚至和普通书本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它没有书页,只有屏幕。阅读时,屏幕可以自动发亮,调节光线,可以调整字的大小,标记书签,改变排版,甚至可以查询不认识的字,随时做全文检索。

  它外形是书的样子,实际是小型电子图书馆。可以容纳一个小型图书馆的所有图书。像当代青年对MP3和音乐的贪婪索取一样,书籍同样成为满足青年占有欲的最佳对象。你能想象,在自己随身的小包中,居然储藏了一个图书馆和上千首音乐吗?

  和音乐几十年来不断改变载体不同的是,书籍已经有上千年没有改变了,长久以来,人们的阅读习惯是通过纸张阅读。但EBOOK要来改变它的规则了:结束纸质图书的时代。

  2000年,微软和美国连锁书店的巨头巴恩斯和诺宝结盟,宣布共同促进电子图书的市场普及,并发出野心勃勃的宣言:要在20年内结束纸质图书的时代。但真的结束,并不容易,EBOOK从技术层面上,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但它要面对传统出版业和版权问题,这可能才是它真正的障碍。正如MP3和唱片业的矛盾一样。

  但实质上,电子图书却占据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他们用选择推动了EBOOK的发展,哪怕传统出版业不喜欢,却无法阻挡潮流。也就是说,可能你不喜欢抱着个小电子屏幕读书,你喜欢书香,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个世道都要变了。

  EBOOK 传奇

  传统出版界的噩梦

  2000年3月,恐怖小说作家斯蒂芬·金将他的作品《骑弹飞行》(Rid-ingtheBullet)推上了互联网,这本书共66页,只在互联网上发售,授权网站会收取2.5美元的费用,而像亚马逊这样的网上书店则提供免费下载阅读。仅仅第一天,就有40万人次登录上网,并成功下载,而点击网站要求下载的读者更多达200万人,使许多提供《骑弹飞行》下载服务的网站一时堵塞瘫痪。

  这一事件被业内人士称为出版史上一次标志性的事件。

  人类阅读的历史,或许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从文本迈向字节,从有形的书本世界趋于无形的网络空间。斯蒂芬·金本人对他做的这件事带来的影响似乎有所预感,所以他在他的网页上说,他也许将成为传统出版界的噩梦。

  ●推荐网站

  www.mbook.com.cn 掌上书院

  中国最大的手机电子书网站,提供制作电子书的软件,可以自己制作电子书,而且它支持绝大多数手机。

  1.用户

  2.解秘高手

  3.电脑极客

  4.网络领袖

  8.互联网

  9.最早出现的web浏览器

  13.文件传输协议

  14.远程登陆进程

  15.邮件程序

  16.网络根源

  17.任何人

  18.古怪的电脑程序

  19.卫星自动跟踪天线

  20.破解程序

  21.蠕虫病毒

  24.木马病毒

  27.安装文件

  29.网络文件系统

  30.域名服务器

  43.新闻组

  44.电脑黑客

  45.网上冲浪

  52.防火墙

  上面没标明为何物的数字均为电脑进度中的内部程序,它们共同组成了繁杂但有效的计算机系统,将彻底改造人类千年来的阅读习惯。

  新规则 2 还看网页 你就落伍了

  RSS:选择自己想看的

  我们是否奔往Web 3.0的时代?

  Web 1.0是指只读的Web,那是从实验室出来的东西。在Web 1.0时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各处瞎逛,并美其名曰——冲浪。Web 2.0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可以读写的互联网,代表性的事物就是Blog、Wiki等。所谓的Web 3.0,将是一个全新的人机对话时代,借助开放的API,让Web成为一个操作系统。Rss,就是力图让我们自己操纵互联网,这个庞大的信息集合体。

  RSS是什么?估计看到这个标题,大多数人都会问。哪怕那些经常写Blog的年轻人,他们恐怕也没有常常留意到自己Blog上的标志"XML"。这个就是RSS的标志。任何一个浏览你Blog的人,都可以通过XML来订阅你的Blog。

  通过订阅之后,它会自动将信息组合到一个列表中,以后,他们不用访问你的Blog,就可以了解网站的最新信息。

  同样,如果你每天都会上网浏览信息,并固定去某些站点,如新闻、论坛、或者Blog,如果它们有XML协议,那么,你也可以订阅,就不用再花很多事情去一个一个打开,直接通过RSS聚合,就能看到所有信息的更新。

  特别是,如果你是一个爱看Blog的人,并发现很多Blog一直保持更新,并持续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一个一个浏览肯定会耗费大量之间,自然需要对越来越多的分散信息进行汇聚和梳理。所以,RSS这一方式,也正是因为Blog的诞生而兴盛起来。

  那么,我为什么非要用RSS呢?

  不久前,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RSS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我为什么要用RSS?我是普通用户,我不是技术狂、IT人士,我只需要一些信息,哪用玩这么多花样?

  但热爱RSS的青年们却认为,RSS是比普通浏览网页更主动的方式。因为,无论是看电视报纸还是看网页,我们都不是"去"一个地方,然后看新闻,而是信息被自己选择,我通过自己的选择之后,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信息。因此,RSS是可选的,杜绝了一种"搭车"传播,为了获取一点有用的信息,我就得被迫买整份报纸或者看整晚的电视,同时得到大量无用的垃圾信息。

  因此,有网友认为:“RSS恐慌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的门户模式,已经把网民培养成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大部分网民宁愿接受门户的资讯大锅饭,也不愿意自己点菜。”因此,简单的说,RSS就是自己去点菜,自己选择阅读。

  名词解释

  RSS是什么?

  RSS是“Rich Site Summary”或“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中文称作“简易信息聚合”。RSS是一种基于XML标准,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RSS有什么用处?

  让别人容易的发现你已经更新了你的站点,让人们很容易的追踪他们阅读的所有信息。怎么使用RSS?

  一些免费的软件能够让你阅读那些RSS使能的站点,如新闻蚂蚁、看天下、GreatNews等等,可以在网络中搜索。

  也可以通过浏览器附加的阅读器阅读,如Maxthon,Firefox。、

  RSS在线阅读器有:toPim ( http://www.topim.com/ )

  Bloglines ( http://www.bloglines.com/ )

  Blogchina RSS ( http://rss.blogchina.com/ )。

  RSS的现状

  目前,美国大型站点提供RSS订阅服务已成为一种潮流,到2004年年底,不支持RSS的站点已经开始成为“异类”,页面上红色的“XML”按钮几乎已成为美国主流网站的标准配置。特别是传统媒体,多家报纸均要推出自己的新闻阅读工具,充分利用新闻聚合服务这一潮流。2005年4月底,美国《丹佛邮报》就将发布News Hound新闻阅读软件。美国《洛杉矶时报》、英国的《Guardian》报也将很快发布自有新闻阅读软件,使普通读者能够更方便地通过RSS浏览新闻。

  我国各大网站也均发布了自己的RSS订阅服务。

  新规则 3 自己建立知识网

  Tag:给你自己注上标签

  如果说RSS,是普通阅读者去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式。那么,Tag(标签)这个规则,则是一种开放的交流方式,它更自我,更随意,更个人化,而通过个人化的交流,获取更有效的信息。

  什么是Tag?

  Tag(标签)是一种更为灵活、有趣的日志分类方式,您可以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标签),你可以看到网站上所有和您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由此和他人产生更多的联系。Tag体现了群体的力量,使得日志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

  比如,你在一篇日志上添加了“读书”和“Tag”两个标签,就能通过这两个tag看到和你有相同兴趣的其他日志。同样,如果你给自己的网络书签贴上不同标签,那么,在下一次去寻找时,会轻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那么,如果我贴了Tag,能产生什么效果呢?首先,信息将会条理化。其次,当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Tag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最关心的话题。GOOGLE的"我的搜索历史"功能就是采用了标签,你的每次搜索关键词都可以成为tag,之后,你会了解自己这一天在关心什么。

  当然,你也可以看到有哪些人和自己使用了一样的Tag(标签),进而找到和您志趣相投的人。

  Tag究竟有那些不同?

  在网上著名blog "对牛乱弹琴"上,网友keso汇集并讨论了Tag的价值和文化背景。他认为,Tag不是关键词,因为,一个机器就没有办法提取一张照片的关键字,但人可以给它设定一个或多个Tag。而Tag真正不同的地方在于,你可以随意用任何词来标记一件事物,只要方便你找到它。因此,这一标志是活跃的、无序的、个人化、相当自我的一种标记方式。

  当我可以为我自己的言论作出自己想要的标志,而不是别人给予我的分类,那么,我将说些什么呢?我又会通过这种标志找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文章呢?

  Tag创造了一个新的无序但充满生机的网络联合体,通过这个联合,人找到和自己最接近的内容。

  如何使用Tag

  现在很多网站都使用了Tag模式,只要使用者自身打开了界限,随心所欲地给自己注释标签,不被旧有思维局限住,就对了。简单地说,Tag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标签,当我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受原有分类的束缚,怎么想就怎么使用。

关于 Blog 和 RSS 的全面介绍

RSS 是什么

RSS 代表什么,有不同的解释:


(1)"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
(2)"RDF Site Summary(RDF站点摘要,RDF是一种语义网技术)";
(3)"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易聚合)"。
RSS是什么: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 RSS使用XML作为彼此共享内容的标准方式。
RSS有什么用处:让别人容易的发现你已经更新了你的站点,让人们很容易的追踪他们阅读的所有weblogs。

关于 Blog 和 RSS 的全面介绍
作者: Aaron Skonnard | 2004年05月31日10时15分 | 原始出处:VCKBASE MTT团队 | 已阅 29206 次 已阅 次

关于 Blog 和 RSS 的全面介绍


原著:Aaron Skonnard

翻译:NorthTibet


原文出处:MSDN Magazine Apr. 2004(The XML Files)

什么是 Blog?

"Blog"是 Web Log 的简称(译者注:也就是网志(中国大陆也叫博客))。它是一种作者与读者以日志风格进行交互的中介。在软件社区,人们以网志形式来共享观念与思想变得越来越流行。如:http://blogs.msdn.com 就是 MSDN 上的一个 blogging。

建立网志最轻松的方法是什么?

要想建立自己的网志,最容易的方法是到类似 blogger.com 这样的站点注册一个新用户,它提供一个创建自定义网志的 Web 界面,并且可以立即使用所创建的网志。类似 blogger.com 的站点有很多,它们都提供对网志特性的支持。 如果你想更多地控制网志的基础结构或者想要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建立网志服务系统。你可在以下最流行的几种网志应用商业产品中选择其一:Radio Userland、Manila 和 Movable Type。还有些易用的免费 .NET 网志应用可以使用,最流行的有:.TEXTdasBlog。只要把它们下载下来,然后按照安装说明进行安装与设置,分分钟便可建立起一个可运行的网志服务系统。
  从功能上讲,这两个基于 .NET 的网志应用系统不相上下。其主要区别在于 .TEXT 需要数据库,SQL Server 或者 MSDE,而dasBlog 将所有信息都存储在 XML 文件中(它基于原来一些微软公司开发人员创建的 BlogX 框架),另一个差别是 .TEXT 在单个安装配置中可支持多个网志(比如现在的 http://blogs.msdn.com 就是如此),而 dasBlog 要支持多个网志,必须进行多次安装。但 dasBlog 有一个很突出的特性,那就是“Mail to Weblog”,它允许你通过邮件来发布新信息。
  新的 MSDN 网志服务站点和 PDC Bloggers 都是开始查找关于软件开发主题的很好去处。只要浏览这些站点之一便可阅读其经过聚合的预定内容。其预定的摘要会向你公开许多个人网志,渐渐的你会自然而然地发现一些你比较喜欢阅读的内容。这样,你便可以直接预定你最喜欢的个人网志摘要。
  对于专门讨论 XML 和 Web 服务的网志,请查看 MSDN Web Services Developer Center 上的清单,我个人要花很多时间上这些网志站点。

什么是 Feed(以下称为提要),如何预定它?

网志以 RSS 文档形式为其内容提供一个提要,该 RSS 文档可以通过众所周知 URL 获得。RSS 文档是一个 XML 文件,它包含大量离散的新闻项,如某个网志中的入口项(RSS 提要的例子参见 Figure 1)。由于 RSS 是 XML 格式文件,所以它很容易被其它程序所使用。
  RSS 聚合器是一个读取 RSS 文档并显示新闻项的程序。大多数聚合器只要输入 RSS 的 URL,使得预定提要成为可能。
  RSS 使阅读网志便得容易。大多数经常阅读网志的开发人员都使用某种类型的聚合器来帮助他们有效地筛选提要内容。聚合器使得阅读网志的感觉就象是在阅读电子邮件,因为它们突出新闻项并将新闻项进行缓冲处理以便离线阅读(参见 Figure 2)。
  还有一些在线 RSS 聚合器将 RSS 提要捆绑到某个单独的网站。其优点是易于设置并且可以从任何计算机存取你的提要内容。当然,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在阅读时必须始终保持连接。
  RSS 是网志成为一种强大的新型信息交流形式之根本所在。在网志出现之前,大多数开发人员为了要查找到需要的内容,通常要花大量时间来筛选掉那些令人讨厌的无关的信息。
  网志通过让读者选择所要阅读的提要,将控制权交给读者,从而有效地构建自己的个性化内容流。
  其它类型的站点也能利用 RSS 的优点来聚合内容。例如,多数主流的新闻站点包括 Wired、CNet、Yahoo 和 NPR News 都提供 RSS 提要。访问 BlogdiggerSyndic8,你可以找到一些支持 RSS 的站点。
  微软的 MSDN 提供 RSS 提要(RSS feeds)来聚合新添加到站点的技术内容。MSDN 的 Just Published提要是一种保持 MSDN 新文章和下载的主要方式。甚至 MSDN Magazine(MSDN 杂志)都有其自己的 RSS 提要!可以预定:http://msdn.microsoft.com/msdnmag/rss/recent.xml 获得每月的更新以便查看本期有何内容?目前有许多种 RSS 聚合器可供选择,在 http://blogs.law.harvard.edu/tech/directory/5/aggregators 上可以找到一个相当完整的列表。其中一些是在线聚合器,而另外一些是桌面应用程序。有些是免费的,另外一些需要付费才能使用。

哪个 RSS 版本是最通用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看你问的是谁,RSS 的版本有好多个,0.90、0.91、0.92、0.93、0.94、1.0 和 2.0。要弄清楚这些版本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挑战之一。理解它们需要了解一些有关它们的历史背景。Netscape 创建了 RSS 的最初版本 0.90,起初的名字是“RDF Site Summary”或者“Rich Site Summary”(规范中说前者是正式名称)。Netscape 创建 RSS 0.90 用于其 Web 门户,这个时候,其他人看到了 RSS 的使用潜力。Userland Software 是第一个开始将 RSS 用于其网志商业产品者之一。
  版本 0.90 在很大程度上基于 W3C 的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RDF)。许多人都认为 RDF 过于复杂,因此都建议出一个免费的简化版本 0.91。这个任务恰好就给了 Userland Software。Userland Software 便继续发展 RSS 的简化版本,随后出台的版本包括:0.92、0.93 和 0.94。为了强调其所做的简化工作,他们将 RSS 的全称定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正当 Userland Software 继续专注于其简化工作时,另外一组开发人员在复兴最初的 RDF 版本(0.90),因为 RSS 号称自己更灵活。他们最终发布了一个 RSS 1.0 的版本,其正式名称还是“RDF Site Summary”。由于使用 RDF,这个版本完全不同于 Userland Software 所控制的版本。Userland Software 当然不太愿意看到 RSS 1.0 似乎要取代其 0.94 版本的事实,于是出了一个新版本,并将版本号一下子跳到了 2.0。
  这就是今天的这种局面,形成了两个主要的竞争版本:一个基于 RDF 1.0,而另一个则不是(2.0),但它们两个都共用相同的名字。这是一种可怕的混乱,因为版本号导致人们误认为 2.0 是 1.0 的改进版本,而实际上它们是两个目标完全不同的规范。另一组开发人员已经下狠心着手解决这种混乱问题,通过定义新的摘要(syndication)规范来与 RSS 名字的随意性决裂。这个解决方案称为 Atom(原子)项目。本文稍后将会详细讨论。
  使用哪个版本其实是无关痛痒的,大多数 RSS 聚合机制支持所有的 RSS 版本(有些甚至支持 Atom)。最终的决定取决于你是否想使用 RDF,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它完全要看某人所信奉的 Semantic Web 概念而定。

RSS 1.0 和 RSS 2.0 各是什么样子?

RSS 1.0 和 2.0 格式所包含的核心信息相同,但其结构不一样。我提供了一个 RSS 1.0 文档(参见 Figure 1)以及一个同等的 RSS 2.0(参见 Figure 2)用于对照。
你会注意到顶行右边开始的根元素的差异,RSS 1.0 的根元素是 rdf:RDF,而 RSS 2.0 的根元素是 rss。rss 还包含一个强制版本属性用以表示所用的RSS的准确格式(可能的值包括:0.91, 0.94 等)。另一个主要差别是 RSS 1.0 文档有名字空间限定,RSS 2.0 的文档就没有。不管怎样,包含在两个文档中的信息本质上是一样的。
  两个版本都包含 channel 元素,而 channel 元素又包含三个必须的元素:title、description 和 link,其代码如下:

<channel>
   <title><!-- channel 的标题 --></title>
   <description><!-- 简要描述 --></description>
   <link><!-- channel 的 URL --></link>
   <!-- 可选/可扩展元素 -->
</channel>      

  除了这些必须的元素外,RSS 1.0 还定义了三个附加元素:image、items 和 textinput,其中,image 和 textinput 是可选的。另一方面,RSS 2.0 提供了 16 个附加元素,其中也包括 image、items 和 textinput,此外还有 language、copyright、managingEditor、pubDate 和 category。RSS 1.0 允许通过定义在单独的 XML 名字空间中的可扩展元素来创建这种类型的元数据。
  这两种格式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必须要看其 item、image 和 textinput 节点的表示形式。RSS 1.0 中,channel 元素包含对 item、image 和 textinput 节点的引用,这些节点存在于 channel 节点本身之外。这样在 channel 和 所引用的节点之间建立了一种 RDF 关联。如 Figure 1 所示,channel 元素与一个 image 元素以及两个 item 元素关联。RSS 2.0 中,item 元素只是在 channel 元素中连续排放(如 Figure 2 所示)。item 元素包含实际的新闻项信息。item 的结构在两个版本中是相同的。item 元素通常包含 title、link 和 description 元素,如下代码所示:

<item>
   <title><!-- 项标题 --></title>
   <link><!-- 项 URL --></link>
   <description><!-- 简要描述 --></description>
   <!-- 可选的/可扩展的元素 -->
</item> 
  在 RSS 1.0 中,title 和 link 是必须的,description 是可选的。而在 RSS 2.0 中,title 或 description 必须提供其中的一个;其它均可选。这些只是定义在 RSS 1.0 中的 item 元素。RSS 2.0 提供几个其它可选元素,其中有 author、category、comments、enclosure、guid、pubDate 和 source。RSS 1.0 获取这样的元数据是通过定义在单独的 XML 名字空间中称为 RSS 模块的可扩展元素来实现的。例如,在 Figure 1 中,item 的日期是用 Dublic Core 模块的 <dc:date> 元素表示的。

有关不同格式的完整信息请参考 RSS 1.02.0 规范。

那么,何为 Atom?

前面我提到过,Atom 乃一项目的名字,主要是开发一个新的网志摘要格式以解决目前 RSS 存在的问题(混乱的版本号,不是一个真正的开放标准,表示方法的不一致,定义贫乏等等)。Atom 希望提供一个清晰的版本以解决每个人的需要,其设计完全不依赖于供货商,任何人都可以对之进行自由扩展,完整详细说明。
  当今许多 Blog 引擎已经支持当前的摘要格式。Figure 3 是一个Atom 0.3 提要例子,它与前述 Figure 1Figure 2 RSS 提要等同。注意 Atom 提要用名字空间限定的,但它不使用 RDF。这使得 Atom 和 RSS 1.0 及 RSS 2.0 在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Atom 在未来是否能被接受,人们拭目以待。
  除了定义新的摘要格式之外,Atom 还希望定义一个标准的档案文件格式和一个标准的网志编辑 API(Atom API)。有关 Atom 详细规范以及其它 Atom 资源请访问 The Atom Project

什么是 blogroll?

blogroll 是网志提要的集合,大多数 blogger(博客)在其个人网志上都提供 blogroll。这就允许读者连接到其他趣味和写作风格相投的人的网志上。Blogroll 方便了网络上的沟通。通过使用Outline Processor Markup Language (OPML),人们可以用 XML 格式文件交换 blogroll。Figure 4 是 blogroll 的一个例子。
  大多数网志引擎都自己管理 blogroll,每当读者请求 blogroll 时都自己产生相应的 XML 格式。同样,大多数聚合器都能导入 blogroll 并自动预定所包含的摘要。有关 OPML 更多的信息参见 http://opml.scripting.com

能解释 referrers、trackbacks 和 pingbacks 是什么吗?

大多数网志软件都能让读者添加网志评论。但更常见的做法是让读者在其自己的网志添加一个入口回链到原来的帖子。博客们(Bloggers)都乐于跟踪连接发生的时间以便新读者能理解整个会话内容。
  所谓 referrer 是一个外部站点,用户单击该站点上一个超链接便可以到达你的网站。许多网志引擎当读者导航到你的网志的某个入口时都能自动保持跟踪。大多数引擎都会在网志入口底部显示一个 referrers 清单,以便读者能往回导航到 referrer 的站点,并清楚他们关于该入口要说些什么,这基于一个假设,那就是如果他们链接到它,可能就此会写些什么。referrer 存在的问题是必须要有这个假设才成立——没有足够的信息说明是否引用的页面事实上包含有关信息。实际上,垃圾信息的发布者为了营销企图已经利用了这个漏洞来重定向读者。
  Trackback 和 pingback 同一个规范,被用来弥补上述问题的方案。使用 trackback 和 pingback,其他博客们能自动发送一个 ping 到你的网志以明确表示他们已经写了一个引用特定帖子的入口。
  这种类型的反链允许你的网志以更明显的方式显示所有评论的清单。当今大多数网志软件支持所有这些技术。参见 TrackBack Technical SpecificationPingback 1.0

如何为我的站点产生 RSS 提要?

Figure 5 举例说明了如何用 asp:Repeater 控件在 .aspx 页面中生成 RSS 2.0 提要。该页面假设你已经在后端代码文件中将控件的 DataSource 属性设置成对应的数据库结果集。

我想聚合几个 RSS 提要并将信息显示在个人网站上,能解释一下如何实现吗?

因为 RSS 提要是 XML 文件,作为练习,你可以用自己最擅长的 XML API,比如,Microsoft .NET Framework 中的 System.Xml,Figure 6 中包含 ASP.NET Web 用户控件代码,它是我编写用来聚合 blogroll 文件中(.opml)所列出的 RSS 提要的一段代码。这段代码假设 opml 元素包含 numberToDisplay 属性,以表示你打算显示的每个提要有多少项。


Figure 7 ASP.NET Web 用户控件

你可以将控件拖到任何 .aspx 页面中,它将显示 blogroll 文件中列出的不同提要的项,Figure 7 显示了 Utah .NET User Group 网站使用这个控件的效果画面。

有没有与网志交互的 Web Services APIs?

许多网志引擎都提供属于自己的 Web service 接口,通过编程与网志交互,但目前还没有出现一种标准化的东西。
.Text 和 dasBlog 两者都提供某些 .asmx 端点,可以通过 SOAP 来实现编辑功能,但其接口是不同的。Blogger.com 提供基于 XML-RPC 的交互式 API (Blogger API)。Userland Software 对Blogger API 的功能进行了增强,并把它叫做 MetaWeblog API。这些可能是当今公认的网志 APIs,但仍然不是所有网志引擎都支持的。还有一个用于添加评论的独力的 API 叫做 Comment API,同样,它也不是被普遍支持。
  Atom 组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Atom API 定义了一个标准的网志 API 用于发布和编辑网志内容。有关信息请参考 The Atom Project 网站。

发送问题和评论给 Aaron:xmlfiles@microsoft.com
 
作者简介
  Aaron Skonnard 在盐湖城 Northface 大学授课。与人合著有《Essential XML Quick Reference》(Addison-Wesley, 2001)以及《Essential XML》(Addison-Wesley, 2000),经常在会议上演讲。在 http://www.skonnard.com 可以联系上他。
本文出自 MSDN MagazineApril 2004 期刊,可通过当地报摊获得,或其最好是 订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