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事件的过滤 和 广播接受的过滤

本文探讨了Handler机制在Android开发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利用Handler的removeMessages方法来过滤重复的广播事件,避免输入法连续触发多次事件的问题。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设置延迟消息并仅接收最后一次消息,有效解决了连续广播的处理难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点击事件的更新,通过获取点击的时候,如果上一次的点击事件和这一次的点击时间差小于固定值那么就不触发

 

2: 广播接受的过滤,

在我们的项目中,遇到了输入法会发送3次连续的广播,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想到了handler的机制。 handler的removemessages 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设置延迟的message, 然后在100ms内的所有的message 只接受最后的那个message。

handler的demo如下:

package kodulf.handlertest;

import android.os.Handler;
import android.os.Message;
import android.support.v7.app.AppCompatActivity;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util.Log;
import android.view.View;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String TAG ="kodulf";

    private Handler mHandler = new Handler(new Handler.Callback()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Log.d(TAG, "handleMessage: " + msg.what + " number = "+msg.arg1);
            return false;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

    public void tryIt(View view)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Log.d(TAG, "tryIt: "+ i);
            if(i%3!=0) {
                Message obtain = Message.obtain(mHandler, 1);
                obtain.arg1 = i;
                mHandler.sendMessageDelayed(obtain, 100);
            }else{
                mHandler.removeMessages(1);
                Message obtain = Message.obtain(mHandler, 1);
                obtain.arg1 = i;
                mHandler.sendMessageDelayed(obtain, 100);
            }
        }
    }
}

 

<think>嗯,用户想知道怎么用Wireshark过滤广播帧。首先,我得回忆一下Wireshark过滤语法。广播帧应该是在以太网帧中目标地址是全F的,也就是ff:ff:ff:ff:ff:ff。所以对应的过滤条件应该是eth.dst == ff:ff:ff:ff:ff:ff。不过可能还有其他情况吗?比如IPv4或者IPv6的广播地址?比如255.255.255.255这样的目标IP。这时候可能需要考虑不同的协议层。 不过用户可能主要指的是二层广播,也就是以太网的广播帧。这时候用eth.dst过滤就可以了。但或许还要确认一下,是否还有其他协议会有广播的情况,比如ARP请求通常是广播的,但ARP的过滤条件可能更具体。不过用户的问题应该更基础,所以先介绍基本的以太网广播过滤。 另外,可能需要提醒用户关于Wireshark的显示过滤捕获过滤器的区别。用户可能想知道在捕获时过滤还是显示时过滤。通常来说,显示过滤器更常用,所以重点放在eth.dst的过滤上。不过也可以简要提一下捕获过滤器,比如使用ether host ff:ff:ff:ff:ff:ff作为BPF语法。 另外,用户可能分不清广播多播的区别,所以需要指出广播帧的目标地址是全F,而多播地址则不同。可能还要举一些例子,比如ARP请求是广播的,DHCP Discover可能也是广播的,但这些可能属于更高层的协议,所以结合例子可以帮助用户理解。 还有,需要检查语法是否正确,比如在Wireshark中,eth.dst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应该用eth.dst == ff:ff:ff:ff:ff:ff。另外,是否可以使用更简洁的表达式,比如eth.dst == ff:ff:ff:ff:ff:ff或者使用广播的别名,比如eth.dst == broadcast,不确定Wireshark是否支持这种别名,可能需要验证一下。 总结一下步骤:首先确定目标MAC地址是全F,然后使用eth.dst过滤,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层的广播地址,但主要针对二层。另外,提供示例注意事项,比如区分广播多播,确保用户正确应用过滤器。</think>在Wireshark过滤广播帧,需理解以下核心原理操作步骤: ### 一、广播帧的定义 广播帧指目标MAC地址为全$f$的以太网帧,其格式为: $$ \text{ff:ff:ff:ff:ff:ff} $$ ### 二、过滤方法 #### 1. 基础过滤语法 使用显示过滤器直接匹配目标MAC地址: `eth.dst == ff:ff:ff:ff:ff:ff` #### 2. 快捷广播标识符 Wireshark支持简化写法(效果等同基础语法): `eth.dst == broadcast` #### 3. 捕获时过滤(BPF语法) 在抓包前过滤广播帧: `ether host ff:ff:ff:ff:ff:ff` ### 三、典型场景示例 - **ARP请求**:`arp && eth.dst == broadcast` - **DHCP广播**:`bootp && ip.dst == 255.255.255.255` ### 四、注意事项 1. 广播帧与多播帧区别:多播地址首字节最低位为$1$(如01:00:5e:xx:xx:xx) 2. IPv4广播地址需额外过滤:`ip.dst == 255.255.255.255` 3. 混杂模式需开启才能捕获非本机广播流量 ### 五、操作验证 1. 打开Wireshark开始抓包 2. 在过滤栏输入:`eth.dst == ff:ff:ff:ff:ff:ff` 3. 观察结果列中目标地址均为`Broadcast` > 扩展技巧:组合过滤`eth.dst == broadcast && arp`可快速定位ARP广播请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