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篇】wifi驱动的理解(1)——驱动架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youkuaiyun.com/Righthek 谢谢!

         在分析WIFI驱动前,分享一下个人对Linux驱动的一些了解,其实纵观Linux众多的设备驱动,几乎都是以总线为载体,所有的数据传输都是基于总线形式的,即使设备没有所谓的总线接口,但是Linux还是会给它添加一条虚拟总线,如platform总线等;介于WIFI的驱动实在是太庞大了,同时又是基于比较复杂的USB总线,所以建议读者在看此文章之前,先了解一下USB设备驱动和网络设备驱动。

         我们要看懂WIFI驱动,首先要明白WIFI的工作原理。所以前期有几篇文章都是讲解WIFI的工作原理。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将进入WIFI的代码世界。对于支持802.11n、802.11ac这些比较新的无线标准的WIFI芯片,其驱动程序也会越来越复杂。那么我们怎么入手去了解及分析它呢?

         特别声明:以下文章是以Station的角色去分析WIFI的驱动。

         网上很多文章分析Linux设备驱动都是从模块加载入手去分析它的驱动源码。以博主从事Linux设备驱动多年的经验,这确实是一条很直观又非常好的思路。但是这只局限于设备功能少、接口较简单、驱动源码较少的设备驱动。对于功能复杂、驱动源码庞大的设备驱动,根据这条思路,很多开发者可能会无耐心走下去,或者会走向死胡同。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从硬件层面上看,WIFI设备与CPU通信是通过USB接口的,与其他WIFI设备之间的通信是通过无线射频(RF)。从软件层面上看,Linux操作系统要管理WIFI设备,那么就要将WIFI设备挂载到USB总线上,通过USB子系统实现管理。而同时为了对接网络,又将WIFI设备封装成一个网络设备。

         我们以USB接口的WIFI模块进行分析:

         (1)从USB总线的角度去看,它是USB设备;

         (2)从Linux设备的分类上看,它又是网络设备;

         (3)从WIFI本身的角度去看,它又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及属性,因此它又是一个私有的设备;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只要抓住这三条线索深入去分析它的驱动源码,整个WIFI驱动框架就会浮现在你眼前。

         1、现在我们先从USB设备开始,要写一个USB设备驱动,那么大致步骤如下:

         (1)需要针对该设备定义一个USB驱动,对应到代码中即定义一个usb_driver结构体变量。代码如下:

                           struct usb_driver xxx_usb_wifi_driver;

         (2)填充该设备的usb_driver结构体成员变量。代码如下:

                           static struct usb_driver xxx_usb_wifi_driver = {

                                .name =             "XXX_USB_WIFI",

                                .probe=   xxx_probe,

                                .disconnect=   xxx_disconnect,

                                .suspend=        xxx_suspend,

                                .resume=         xxx_resume,

                                .id_table=        xxx_table,

                           };

          (3)将该驱动注册到USB子系统。代码如下:

                            usb_register(&xxx_usb_wifi_driver);

         以上步骤只是一个大致的USB驱动框架流程,而最大和最复杂的工作是填充usb_driver结构体成员变量。以上步骤的主要工作是将USB接口的WIFI设备挂载到USB总线上,以便Linux系统在USB总线上就能够找到该设备。

         2、接下来是网络设备的线索,网络设备驱动大致步骤如下:

         (1)定义一个net_device结构体变量ndev。代码如下:

                           struct net_device *ndev;

         (2)初始化ndev变量并分配内存。代码如下:

                           ndev=alloc_etherdev();

         (3)填充ndev -> netdev_ops结构体成员变量。代码如下:

                           static const struct net_device_ops xxx_netdev_ops= {

                                    .ndo_init= xxx_ndev_init,

                                    .ndo_uninit= xxx _ndev_uninit,

                                    .ndo_open= netdev_open,

                                    .ndo_stop= netdev_close,

                                    .ndo_start_xmit= xxx_xmit_entry,

                                    .ndo_set_mac_address= xxx_net_set_mac_address,

                                    .ndo_get_stats= xxx_net_get_stats,

                                    .ndo_do_ioctl= xxx_ioctl,

                           };

         (4)填充ndev->wireless_handlers结构体成员变量,该变量是无线扩展功能。代码如下:

                           ndev->wireless_handlers = (struct iw_handler_def *)&xxx_handlers_def;

         (5)将ndev设备注册到网络子系统。代码如下:

                            register_netdev(ndev);

         3、WIFI设备本身私有的功能及属性,如自身的配置及初始化、建立与用户空间的交互接口、自身功能的实现等。

         (1)自身的配置及初始化。代码如下:

                           xxx_read_chip_info();

                           xxx_chip_configure();

                           xxx_hal_init();

         (2)主要是在proc和sys文件系统上建立与用户空间的交互接口。代码如下:

                           xxx_drv_proc_init();

                           xxx_ndev_notifier_register();

         (3)自身功能的实现,在前面章节上我们已经讲解过WIFI的网络及接入原理,如扫描等。同时由于WIFI在移动设备中,相对功耗比较大,因此,对于功耗、电源管理也会在驱动中体现。

         本文章只是博主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享一个大致的对wifi驱动框架的理解,后期文章将会细化这些内容。敬请读者期待,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youkuaiyun.com/Righthek 谢谢!

### 智能家居项目使用STM32和ESP开发教程及案例 #### STM32与ESP8266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概述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技术来提升家庭安全性。具体来说,该系统利用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类设备如传感器、摄像头等接入家居安防体系,从而实现诸如安全监控、自动报警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1]。 对于硬件部分的选择上,STM32作为一款高性能单片机,在处理复杂逻辑运算方面表现出色;而ESP8266则以其强大的Wi-Fi连接能力著称。两者结合可以构建出既具备强大计算性能又拥有稳定无线通信链路的家庭自动化解决方案。 #### 系统架构设计 为了使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晰合理,通常会采用分层设计理念: - **感知层**:由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组成,负责收集环境数据并发送给下一层; - **传输层**:主要依赖于ESP8266这样的WiFi模块完成局域网内的数据交换工作,并最终上传至云端平台供用户访问查看; - **控制中心**:即核心处理器单元——STM32微控制器,用于接收来自各个节点的信息并对它们作出响应动作,比如触发警报声光提示或是调整室内温度湿度设定值等等。 #### 关键组件配置指南 针对上述提到的关键部件之一—ESP8266 WiFi模块而言,其初始化过程涉及到了一系列特定命令集(AT指令),这些指令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便捷地设置好联网参数,例如SSID名称及其对应的密码验证机制等信息[^2]。下面给出一段简单的初始化函数定义样例代码如下所示: ```c void ESP8266_Init(void){ // 发送 AT+CWMODE=1 设置为 STA 模式 UART_SendCmd("AT+CWMODE=1\r\n"); delay_ms(100); char cmd[50]; sprintf(cmd, "AT+CWJAP=\"%s\",\"%s\"\r\n", WIFI_SSID, WIFI_PASSWORD); UART_SendCmd(cmd); } ``` 与此同时,为了让STM32更好地管理和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则需要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和服务接口以便调用底层资源。这里列举了一个简化版的服务启动流程片段供大家参考学习: ```c int main(){ HAL_Init(); SystemClock_Config(); MX_GPIO_Init(); /* 初始化 GPIO */ MX_USARTx_UART_Init();/* 配置串口通讯 */ ESP8266_Init(); /* 调用前面定义好的 esp8266 初始化函数*/ while (true){ if(/*检测是否有新的事件发生*/){ handle_event();/* 处理相应业务逻辑*/ } HAL_Delay(100); /* 循环延时等待下一个周期到来 */ } return 0; } ``` #### 实际应用场景举例说明 考虑到实际部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挑战,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分享了一套完整的从电路板绘制到最后成品调试全过程的经验总结文档[^3]。这份资料不仅涵盖了详细的原理图解析还提供了常见错误排查技巧等内容,非常适合初学者深入理解掌握此类项目的实施细节要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