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置知识点
1.1 可部署Kubernetes集群的几种方式
部署Kubernetes集群主要有几种方式:
-
minikube
Minikube是一个工具,可以在本地快速运行一个单点的Kubernetes,尝试Kubernetes或日常开发的用户使用。不能用于生产环境。
-
kubeadm
Kubeadm是一个K8s部署工具,提供kubeadm init和kubeadm join,用于快速部署Kubernetes集群。
官方地址:https://kubernetes.io/docs/reference/setup-tools/kubeadm/kubeadm/
-
二进制包
从github下载发行版的二进制包,手动部署每个组件,组成Kubernetes集群。
Kubeadm降低部署门槛,但屏蔽了很多细节,遇到问题很难排查。如果想更容易可控,推荐使用二进制包部署Kubernetes集群,虽然手动部署麻烦点,期间可以学习很多工作原理,也利于后期维护。
1.2 大型集群最佳实践
在 v1.18 版本中, Kubernetes 支持的最大节点数为 5000。支持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配置:
- 节点数不超过 5000
- Pod 总数不超过 150000
- 容器总数不超过 300000
- 每个节点的 pod 数量不超过 100
userspace 模式:
该模式下kube-proxy会为每一个Service创建一个监听端口。发向Cluster IP的请求被Iptables规则重定向到Kube-proxy监听的端口上,Kube-proxy根据LB算法选择一个提供服务的Pod并和其建立链接,以将请求转发到Pod上。
该模式下,Kube-proxy充当了一个四层Load balancer的角色。由于kube-proxy运行在userspace中,在进行转发处理时会增加两次内核和用户空间之间的数据拷贝,效率较另外两种模式低一些;好处是当后端的Pod不可用时,kube-proxy可以重试其他Pod。
iptables 模式:
为了避免增加内核和用户空间的数据拷贝操作,提高转发效率,Kube-proxy提供了iptables模式。在该模式下,Kube-proxy为service后端的每个Pod创建对应的iptables规则,直接将发向Cluster IP的请求重定向到一个Pod IP。
该模式下Kube-proxy不承担四层代理的角色,只负责创建iptables规则。该模式的优点是较userspace模式效率更高,但不能提供灵活的LB策略,当后端Pod不可用时也无法进行重试
ipvs 模式:
该模式和iptables类似,kube-proxy监控Pod的变化并创建相应的ipvs rules。ipvs也是在kernel模式下通过netfilter实现的,但采用了hash table来存储规则,因此在规则较多的情况下,Ipvs相对iptables转发效率更高。除此以外,ipvs支持更多的LB算法。如果要设置kube-proxy为ipvs模式,必须在操作系统中安装IPVS内核模块。
随着kubernetes使用量的增长,其资源的可扩展性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于使用kubernetes运行大型工作负载的开发人员或者公司来说,service的可扩展性至关重要。
kube-proxy是为service构建路由规则的模块,之前依赖iptables来实现主要service类型的支持,比如(ClusterIP和NodePort)。但是iptables很难支持上万级的service,因为iptables纯粹是为防火墙而设计的,并且底层数据结构是内核规则的列表。
举例来说,如果在一个5000节点的集群,我们创建2000个service,并且每个service有10个pod,那么我们就会在每个节点上有至少20000条iptables规则,这会导致内核非常繁忙。
基于IPVS的集群内负载均衡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IPVS是专门为负载均衡设计的,并且底层使用哈希表这种非常高效的数据结构。
1.3 安装要求
在开始之前,部署Kubernetes集群机器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
一台或多台机器,操作系统 CentOS7.x-86_x64
-
硬件配置:4GB或更多RAM,2个CPU或更多CPU,硬盘50GB或更多
-
集群中所有机器之间网络互通
-
可以访问外网,需要拉取镜像,如果服务器不能上网,需要提前下载镜像并导入节点
-
禁止swap分区
1.4 准备环境
软件环境:
软件 | 版本 |
---|---|
操作系统 | CentOS7.8_x64 (mini) |
Docker | 19-ce |
Kubernetes | 1.18 |
服务器整体规划:
角色 | IP | 组件 |
---|---|---|
k8s-master1 | 192.168.31.71 | 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ler,etcd |
k8s-master2 | 192.168.31.74 | 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ler |
k8s-node1 | 192.168.31.72 | kubelet,kube-proxy,docker etcd |
k8s-node2 | 192.168.31.73 | kubelet,kube-proxy,docker,etcd |
Load Balancer(Master) | 192.168.31.81 ,192.168.31.88 (VIP) | Nginx L4 |
Load Balancer(Backup) | 192.168.31. 82 | Nginx L4 |
这一套高可用集群分两部分实施,先部署一套单Master架构(192.168.31.71/72/73),再扩容为多Master架构(上述规划),顺便熟悉下Master扩容流程。
单Master架构图:
单Master服务器规划:
角色 | IP | 组件 |
---|---|---|
k8s-master | 192.168.31.71 | 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ler,etcd |
k8s-node1 | 192.168.31.72 | kubelet,kube-proxy,docker etcd |
k8s-node2 | 192.168.31.73 | kubelet,kube-proxy,docker,etcd |
1.5 操作系统初始化配置
#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 关闭selinux
sed -i 's/enforcing/disabled/' /etc/selinux/config # 永久
setenforce 0 # 临时
# 关闭swap
swapoff -a # 临时
sed -ri 's/.*swap.*/#&/' /etc/fstab # 永久
# 根据规划设置主机名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hostname>
# 在master添加hosts
cat >> /etc/hosts << EOF
192.168.31.71 k8s-master
192.168.31.72 k8s-node1
192.168.31.73 k8s-node2
EOF
# 将桥接的IPv4流量传递到iptables的链
cat > /etc/sysctl.d/k8s.conf << EOF
net.bridge.bridge-nf-call-ip6tables = 1
net.bridge.bridge-nf-call-iptables = 1
EOF
sysctl --system # 生效
# 时间同步
yum install ntpdate -y
ntpdate time.windows.com
二、部署Etcd集群
Etcd 是一个分布式键值存储系统,Kubernetes使用Etcd进行数据存储,所以先准备一个Etcd数据库,为解决Etcd单点故障,应采用集群方式部署,这里使用3台组建集群,可容忍1台机器故障,当然,你也可以使用5台组建集群,可容忍2台机器故障。
节点名称 | IP |
---|---|
etcd-1 | 192.168.31.71 |
etcd-2 | 192.168.31.72 |
etcd-3 | 192.168.31.73 |
注:为了节省机器,这里与K8s节点机器复用。也可以独立于k8s集群之外部署,只要apiserver能连接到就行。
2.1 准备cfssl证书生成工具
cfssl是一个开源的证书管理工具,使用json文件生成证书,相比openssl更方便使用。
找任意一台服务器操作,这里用Master节点。
wget https://pkg.cfssl.org/R1.2/cfssl_linux-amd64
wget https://pkg.cfssl.org/R1.2/cfssljson_linux-amd64
wget https://pkg.cfssl.org/R1.2/cfssl-certinfo_linux-amd64
chmod +x cfssl_linux-amd64 cfssljson_linux-amd64 cfssl-certinfo_linux-amd64
mv cfssl_linux-amd64 /usr/local/bin/cfssl
mv cfssljson_linux-amd64 /usr/local/bin/cfssljson
mv cfssl-certinfo_linux-amd64 /usr/bin/cfssl-certinfo
2.2 生成Etcd证书
1. 自签证书颁发机构(CA)
创建工作目录:
mkdir -p ~/TLS/{etcd,k8s}
cd TLS/etcd
自签CA:
cat > ca-config.json << EOF
{
"signing": {
"default": {
"expiry": "87600h"
},
"profiles": {
"www": {
"expiry": "87600h",
"usages": [
"signing",
"key encipherment",
"server auth",
"client auth"
]
}
}
}
}
EOF
cat > ca-csr.json << EOF
{
"CN": "etcd CA",
"key": {
"algo": "r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