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复盘(2)(编辑中)(含网址)

这篇博客详细介绍了JavaScript中的数组方法,如join、push、pop、shift、unshift、sort、reverse、concat、slice、splice、indexOf、lastIndexOf、forEach、map、every和some。还探讨了事件处理中的DOM事件流、IE兼容方法以及call和apply的区别。此外,提到了JavaScript的本地、内置和宿主对象以及同源策略等相关概念。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次东西有点多。

数组方法

1、join()

join(separator): 将数组的元素组起一个字符串,以separator为分隔符,省略的话则用默认用逗号为分隔符,该方法只接收一个参数:即分隔符。

2、push()和pop()

push(): 可以接收任意数量的参数,把它们逐个添加到数组末尾,并返回修改后数组的长度
pop():数组末尾移除最后一项,减少数组的 length 值,然后返回移除的项

3、shift() 和 unshift()

shift():删除原数组第一项,并返回删除元素的值;如果数组为空则返回undefined
unshift():将参数添加到原数组开头,并返回数组的长度

4、sort()

sort():按升序排列数组项——即最小的值位于最前面,最大的值排在最后面。

在排序时,sort()方法会调用每个数组项的 toString()转型方法,然后比较得到的字符串,以确定如何排序。即使数组中的每一项都是数值, sort()方法比较的也是字符串,因此会出现以下的这种情况:

var arr1 = ["a", "d", "c", "b"];
console.log(arr1.sort()); // ["a", "b", "c", "d"]
arr2 = [13, 24, 51, 3];
console.log(arr2.sort()); // [13, 24, 3, 51]
console.log(arr2); // [13, 24, 3, 51](元数组被改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sort()方法可以接收一个比较函数作为参数,以便我们指定哪个值位于哪个值的前面。比较函数接收两个参数,如果第一个参数应该位于第二个之前则返回一个负数,如果两个参数相等则返回 0,如果第一个参数应该位于第二个之后则返回一个正数。

function compare(value1, value2) {
if (value1 < value2) {
return -1;
} else if (value1 > value2)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0;
}
}
arr2 = [13, 24, 51, 3];
console.log(arr2.sort(compare)); // [3, 13, 24, 51]

5、reverse()

reverse():反转数组项的顺序。

6、concat()

concat() :将参数添加到原数组中。这个方法会先创建当前数组一个副本,然后将接收到的参数添加到这个副本的末尾,最后返回新构建的数组。在没有给 concat()方法传递参数的情况下,它只是复制当前数组并返回副本。

var arr = [1,3,5,7];
var arrCopy = arr.concat(9,[11,13]);
console.log(arrCopy); //[1, 3, 5, 7, 9, 11, 13]
console.log(arr); // [1, 3, 5, 7](原数组未被修改)

从上面测试结果可以发现:传入的不是数组,则直接把参数添加到数组后面,如果传入的是数组,则将数组中的各个项添加到数组中。但是如果传入的是一个二维数组呢?

var arrCopy2 = arr.concat([9,[11,13]]);
console.log(arrCopy2); //[1, 3, 5, 7, 9, Array[2]]
console.log(arrCopy2[5]); //[11, 13]

上述代码中,arrCopy2数组的第五项是一个包含两项的数组,也就是说concat方法只能将传入数组中的每一项添加到数组中,如果传入数组中有些项是数组,那么也会把这一数组项当作一项添加到arrCopy2中。

7、slice()

slice():返回从原数组中指定开始下标到结束下标之间的项组成的新数组。slice()方法可以接受一或两个参数,即要返回项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在只有一个参数的情况下, slice()方法返回从该参数指定位置开始到当前数组末尾的所有项。如果有两个参数,该方法返回起始和结束位置之间的项——但不包括结束位置的项。

8、splice()

splice():很强大的数组方法,它有很多种用法,可以实现删除、插入和替换。

删除:可以删除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指定 2 个参数:要删除的第一项的位置和要删除的项数。例如, splice(0,2)会删除数组中的前两项。

插入:可以向指定位置插入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提供 3 个参数:起始位置、 0(要删除的项数)和要插入的项。例如,splice(2,0,4,6)会从当前数组的位置 2 开始插入4和6。
替换:可以向指定位置插入任意数量的项,且同时删除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指定 3 个参数:起始位置、要删除的项数和要插入的任意数量的项。插入的项数不必与删除的项数相等。例如,splice (2,1,4,6)会删除当前数组位置 2 的项,然后再从位置 2 开始插入4和6。

splice()方法始终都会返回一个数组,该数组中包含从原始数组中删除的项,如果没有删除任何项,则返回一个空数组。

9、indexOf()和 lastIndexOf()

indexOf():接收两个参数:要查找的项和(可选的)表示查找起点位置的索引。其中, 从数组的开头(位置 0)开始向后查找。
lastIndexOf:接收两个参数:要查找的项和(可选的)表示查找起点位置的索引。其中, 从数组的末尾开始向前查找。

这两个方法都返回要查找的项在数组中的位置,或者在没找到的情况下返回-1。在比较第一个参数与数组中的每一项时,会使用全等操作符。

10、forEach()

forEach():对数组进行遍历循环,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这个方法没有返回值。参数都是function类型,默认有传参,参数分别为:遍历的数组内容;第对应的数组索引,数组本身。

11、map()

map():指“映射”,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返回数组内所有项运行完给定函数后组成的数组。

13、every()

every():判断数组中每一项都是否满足条件,只有所有项都满足条件,才会返回true。

var arr = [1, 2, 3, 4, 5];
var arr2 = arr.every(function(x) {
return x < 10;
}); 
console.log(arr2); //true
var arr3 = arr.every(function(x) {
return x < 3;
}); 
console.log(arr3); // false

14、some()

some():与every类似。判断数组中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项,只要有一项满足条件,就会返回true。

检索索引号

图片按钮提交

给type为image的input添加onclick使劲按

级联菜单

display值

block(块级元素,元素的前后带换行符)、none(不显示)、inline(默认值。内联(行)元素,前后没有换行符)、inline-block(行内块元素)、table(块级表格)、inline-table(内联表格)

pixelTop和top

pixelTop属性的值是整数(并且始终以像素为单位),而top属性的值是字符串。
因此,在脚本内应该使用pixelTop属性代替top属性来计算对象在文档中的位置。

open方法

parseInt和paseFloat

parseInt() 函数可解析一个字符串,并返回一个整数。
语法:parseInt(string, radix)
当参数 radix 的值为 0,或没有设置该参数时,parseInt() 会根据 string 来判断数字的基数。
举例,如果 string 以 “0x” 开头,parseInt() 会把 string 的其余部分解析为十六进制的整数。如果 string 以 0 开头,那么 ECMAScript v3 允许 parseInt() 的一个实现把其后的字符解析为八进制或十六进制的数字。如果 string 以 1 ~ 9 的数字开头,parseInt() 将把它解析为十进制的整数。

parseFloat() 函数可解析一个字符串,并返回一个浮点数。
语法:parseFloat(string)
该函数指定字符串中的首个字符是否是数字。如果是,则对字符串进行解析,直到到达数字的末端为止,然后以数字返回该数字,而不是作为字符串。

框架属性面版设置(可以/不可以)

在iframe中可以定义框架的宽、高、上下边距、左右边距、是否显示滚动条以及是否显示边框,并不能设置框架的颜色

优化网络资源和文件

1.文件合并(目的是减少http请求):使用css sprites合并图片,一个网站经常使用小图标和小图片进行美化,但是很遗憾这些小图片占用了大量的HTTP请求,因此可以采用sprites的方式把所有的图片合并成一张图片 ,可以通过相关工具在线合并,也可以在ps中合并。

2.使用CDN(内容分发网络)加速,降低通信距离。

3.缓存的使用,添加Expire/Cache-Control头。

4.启用Gzip压缩文件。

压缩js和css可以通过服务器动态脚本进行也可以更简单的使用apache服务器可以在网站根目录 .htaccess 中加入以下代码AddOutputFilterByType DEFLATE text/html text/css text/plain text/xml application/x-javascript application/json

Header append Vary Accept-Encoding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调用服务器的压缩模块对以上文件输出之前进行GZIP压缩,gzip的压缩之后所有文件都应该能减少30%以上的体积。特别是对于大量使用js的博客有了gzip保驾护航之后速度能提高不少。

5.将css放在页面最上面。

6.将script放在页面最下面。

7.避免在css中使用表达式。

8.将css, js都放在外部文件中。

9.减少DNS查询。

10.文件压缩:最小化css, js,减小文件体积。

11.避免重定向。

12.移除重复脚本。

13.配置实体标签ETag。

14.使用AJAX缓存,让网站内容分批加载,局部更新。

清除浮动

方法一:使用带clear属性的空元素(不推荐)

在浮动元素后使用一个空元素如

,并在CSS中赋予.clear{clear:both;}属性即可清理浮动。亦可使用

来进行清理。

方法二:使用CSS的overflow属性

给浮动元素的容器添加overflow:hidden;或overflow:auto;可以清除浮动,另外在 IE6 中还需要触发 hasLayout ,例如为父元素设置容器宽高或设置 zoom:1。

在添加overflow属性后,浮动元素又回到了容器层,把容器高度撑起,达到了清理浮动的效果。

方法三:给浮动的元素的容器添加浮动

给浮动元素的容器也添加上浮动属性即可清除内部浮动,但是这样会使其整体浮动,影响布局,不推荐使用。

方法四:使用邻接元素处理

什么都不做,给浮动元素后面的元素添加clear属性。

方法五:使用CSS的:after伪元素

结合 :after 伪元素(注意这不是伪类,而是伪元素,代表一个元素之后最近的元素)和 IEhack ,可以完美兼容当前主流的各大浏览器,这里的 IEhack 指的是触发 hasLayout。

给浮动元素的容器添加一个clearfix的class,然后给这个class添加一个:after伪元素实现元素末尾添加一个看不见的块元素(Block element)清理浮动。

split()和join()

join(a) 方法用于把数组中的所有元素之间放入一个字符串。元素是通过指定的分隔符a进行分隔的。

<script>
   var a=new Array();
    a[0]="XHTML";
    a[1]="CSS";
    a[2]="JavaScript";
    alert(a.join("#")); //XHTML#css#JavaScript
</script>

split(a,b)方法:用于把一个字符串用逗号分割成字符串数组. a是必须的,决定个从a这里开始分割
b不是必须的,可选。该参数可指定返回的数组的最大长度 。如果设置了该参数,返回的子串不会多于这个参数指定的数组。如果没有设置该参数,整个字符串都会被分割,不考虑它的长度。
注意返回的数组中不包括a本身;

var str="how are you?";
 document.write(str.split("")+"<br />");//h,o,w, ,a,r,e, ,y,o,u,?
 document.write(str.split("a")+"<br />");//how ,re you? 不包含a本身
 document.write(str.split(" ")+"<br />");//how,are,you?
 document.write(str.split("",3)+"<br />");//h,o,w

IE、DOM事件流

1.事件流的区别

IE采用冒泡型事件 Netscape使用捕获型事件 DOM使用先捕获后冒泡型事件
示例: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点击这里

冒泡型事件模型: button->div->body (IE事件流)

捕获型事件模型: body->div->button (Netscape事件流)

DOM事件模型: body->div->button->button->div->body (先捕获后冒泡)

IE的标准兼容方法

call和apply的区别

apply:调用一个对象的一个方法,用另一个对象替换当前对象。例如:B.apply(A, arguments);即A对象应用B对象的方法。

call:调用一个对象的一个方法,用另一个对象替换当前对象。例如:B.call(A, args1,args2);即A对象调用B对象的方法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call和apply都是调用一个对象的一个方法,用另一个对象替换当前对象。而不同之处在于传递的参数,apply最多只能有两个参数——新this对象和一个数组argArray,如果arg不是数组则会报错TypeError;

call则可以传递多个参数,第一个参数和apply一样,是用来替换的对象,后边是参数列表。

js的本地、内置和宿主对象

https://www.cnblogs.com/luckyXcc/p/5892896.html

js同源策略

https://www.cnblogs.com/enjoymylift/p/6013479.html

常用的侦听事件函数

https://www.jianshu.com/p/5faa5aceeaef

数组去重函数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6418021?utm_source=tag-newest
(1)利用for嵌套for,然后splice()去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