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云”应用体验

目录:

一、前言

二、正文

2.1“云”技术之PC应用

Cloud绿色软件客户端

Ubuntu的云服务

云安全

2.2 “云”技术之Android应用

Google通信录在线同步

三、对于云技术的思考

1)云技术是一项新技术趋势,但不应该是一场概念炒作

2)云技术应当全面发展,决不能局限于数据存储

3)云技术的发展应当以用户为中心

 

 

一、前言

曾经以为“云”是一项十分高深的技术,被束缚与论文集与高端技术人员的案头。但是技术革新的速度永远是超乎的你想象力之外的,现在你要是再去打开电脑,就会发现不只是网上到处都在讨论“云”,就是你的电脑本地也要已经“莫名奇妙”地安装了好几款所谓的云软件。不要惊讶,我们正处在云技术大爆炸式发展的前一夜。

我在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安装了一款so called“云”软件。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被邂逅”越来越多的云软件。正好这回赶上要写一个云技术的报告,便不由自主的将自己这几个月与云技术的各种体验。虽然有点婆婆妈妈,但还是津津有味的细数“家常”。


二、正文

纵观这半年来用过是各种云软件、云技术,除了那些不停叫嚣云硬件系统并不断向你推荐它们的产品的家伙之外,大致都跟海量数据有关。从用户角度出发,还可以细分为两类:主动式服务,用户主动提供信息或者请求,由云服务器进行集中存储处理,典型的有Google通讯录同步和瑞星的云安全系统;别动式服务,在运服务中保存大量的数据,供用户访问下载,这似乎与传统的服务器有点类似,但是它有着它独特之处,毕竟各种技术的发展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儿尤其以IBM,我和蓝色巨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不过觉得云技术主要指的的算法和服务,并非像蓝巨人设想的那样一个企业搭建一个云平台,云技术始终是面对广大网民的一项增值服务。

2.1 “云”技术之PC应用

    个人计算机是大家必不可少的信息化工具,同样由于他的普及性也使它成为的现在云技术的主要战场,接下来我就选取两个实例来说明各大云服务商是怎么开辟各自的云战场的。

1Cloud绿色软件客户端

    说起来cloud这款软件并不出名,而且它的技术并不成熟,甚至还可以说它还不是一款真正的云软件,当是它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出来的很早,出道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其次它是我接触的第一款云软件!

 

图一 cloud软件截图

    Cloud是由国内一家并不知名的BT网站发布的一个客户端,方便用户下载其服务器上的程序。说它不是一款标准的云软件的原因是它依然没有脱离服务器-下载的窠臼;但是它却很好的体现了“云”服务器-客户端的思想,而且利用它下载的软件不会真正安装在你的电脑上,而是采取一种虚拟计算,仅仅下载软件数据并在客户端上虚拟运行。

    当然作为一项新技术,它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它虚拟技术的稳定性不高,不少软件没办法运行;其次,客户端与运服务器的联系不够,它并不像许多云软件一样与服务器有着频繁的数据交换。

2Ubuntu的云服务

    这个学期开学初,仰仗Linux的大名,我在电脑安装了一个UbuntuWinXP的双系统。本来对Linux的娱乐和应用性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更没又想到云技术早已悄然登陆Linux了。

 

图二 Ubuntu one登陆中

 

图三 Ubuntu one操作界面

    Ubuntu One是由 Ubuntu 背后的公司 Canonical 所推出的一项网络服务。该服务能够存储你的文件,并允许你在多台电脑上同步,还可以与好友分享这些文件。你只需指定欲分享用户的Email地址,该用户就会受到邀请邮件,接受验证后该文件就会自动出现在其“Shared With Me”文件夹中。
  此服务跟目前其它非常流行的在线存储网站看起来非常相似,就像DropBox[2]。但它却具有非凡的特性:
  1)不仅仅是备份:在线存储和文件同步仅仅是Ubuntu One的一个方面。虽然现在仍然处于Beta期,Ubuntu One的最终目标之一是能整合进入每个程序,使得用户可以方便的备份/存储/检索特定信息,或者是与他人共享。一切就都类似MobileMe
  2)云计算才是未来:RMS可能不会喜欢,但未来的桌面操作系统将是某种形式的云服务配上桌面客户端。所以像Ubuntu这样主流的Linux版本必须要在种进化中作出改变。我们需要跟多的途径以扩大Linux发行版的新用户,还要采取积极的步骤,以同步的方式让用户使用电脑。
  3)未来Ubuntu开发的基金:也许现在对Cononical最重要的事情是为了未来Ubuntu的发展从不同的途径来筹措资金。Ubuntu日益普及,而为了这个目的钱花钱如流水。我们靠卖杯子、T恤衫或者提供付费支持服务来筹措资金,但这根本不够。Ubuntu仍旧是Mark Shuttleworth 最初的1千万紧急资金所支持。如果Ubuntu One这个服务可以得到足够多的付费用户,那么未来Ubuntu的发展就有了资金来源。也许对你我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3)“云”安全

云安全(Cloud Security)”计划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

未来杀毒软件将无法有效地处理日益增多的恶意程序。来自互联网的主要威胁正在由电脑病毒转向恶意程序及木马,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的特征库判别法显然已经过时。云安全技术应用后,识别和查杀病毒不再仅仅依靠本地硬盘中的病毒库,而是依靠庞大的网络服务,实时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处理。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杀毒软件,参与者越多,每个参与者就越安全,整个互联网就会更安全。

云安全的概念提出后,它的发展像一阵风一样袭来,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新模式与传统杀毒方式的最大转变正在于,从过去由用户受到攻击之后再杀毒到现在的侧重于防毒。


2.2 “云”技术之Android应用

    准确的说这儿应该写Android应用比不是太合适,应该换成移动终端的云应用。但是,针对我而言移动终端便是android的,因为手机是android;而且就目前而言android也是云技术应用的一个典范。

1Google通信录在线同步

    又是一个类似Ubuntu one那样的系统自带的云同步存储和服务。系统自身自带云服务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以为它与系统本身相结合,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加完美的应用体验。

 

图四 android系统云同步

    Google推出的android系统内嵌的与Google其它服务进行云同步的功能。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效率之高真的有点令人咋舌。曾有一次,我在我的gmail联系人目录里添加了一个朋友的QQ号,然后立即打开手机,发现手机里已然同步出现了那个QQ号。

    但是与Ubuntu one相比较,现在android的云服务还是过于简单仅仅封闭的针对Google有限服务体统支持,这与android宣称的开放操作系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android的发展,要知道云技术绝不会仅仅局限于各种存储和同步应用,要是它能够像Ubuntu one那样努力做到个平台通用且功能完善,完全有可能成为类似webos那样的一种云操作系统。

 

二、对于云技术的思考

    不可否认现在这是“云”技术大发展的关键时刻,各种各样的云应用和云计算不断涌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台之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云”也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新兴技术和借云的招牌的伪劣产品一时间之间共存着。作为未来的技术工作者,我们有必要认清什么是云技术,什么才是云未来的发展方向。

    “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就像一位从事着云技术开的工程师所说的那样,很多从事云开发的人都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云”的定义。下面仅仅是我关于“云”的一些思考:

(1)    云技术是一项新技术趋势,但不应该是一场概念炒作

“云”是一场全新的概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包含算法设计也有强大的硬件平台的搭建。用个三到四台服务器搭了hadoop不能叫云计算。至今为止,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虚拟机类的云计算平台比起那些卖虚拟空间的有啥区别,便叫嚣出售云技术,要在中国为每一个企业搭建一个云平台。这一切最终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2)    云技术应当全面发展,决不能局限于数据存储

就明前而言,云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于搭建基于网络的海量存储平台。以致于很多人误以为“云”便是一个海量的“数据中心”。提供在线的数据存储和同步,只是“云”现阶段的一个表现而已,只是现在的云技术热点;但它绝不是云技术的全部,也不是云技术发展的终点。未来云有必要拓展它的功能,比如何利用云服务器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分类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合理分配云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功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发展虚拟技术,实现多平台的支持。甚至发展出来一个云os也不是没有肯能的。

(3)    云技术的发展应当以用户为中心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在大三的上半学期目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360QQ的世纪大战。两家都是目前互联网的运服务的提供商,肆意利用手头上用户资源相互倾轧,打得不可开交,完全置用户的体验于不顾。

“云”急需一个道德和技术的规范,切不可因为你掌握着资源便可以随便要挟用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