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计算机系统中,CPU是绝对的核心,主要负责执行指令,从而实现计算机的功能。CPU的执行速度极快,有多快呢?以ns为单位。相比而言,内存比CPU慢100倍,硬盘比CPU慢100多万倍。但是,CPU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它的脑容量极小,不能保存指令,因此指令都保存在硬盘中。CPU每次执行指令的时候,都会将硬盘中的指令加载到内存中,然后执行加载到内存中的指令。那么为什么用硬盘存储指令呢?因为CPU和内存在断电的时候,全部都会清零,而硬盘则不会。
CPU每次执行命令的时候,都需要存内存中读取指令,尽管内存只比CPU慢100多倍,但是当指令多了之后,内存的速度仍然不足。而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的出现则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有2个,分别是时间局部性原理和空间局部性原理。
- 时间局部性原理:如果程序中的某条指令一旦执行,则不久之后该指令可能再次被执行; 如果某数据被访问,则不久之后该数据可能再次被访问。
- 空间局部性原理:一旦程序访问了某个存储单元,则不久之后,其附近的存储单元也将被访问。
由于局部性原理的存在,因此可以将CPU经常访问的同一块区域的东西都缓存到CPU中,CPU每次读写命令和数据的时候,先找缓存,如果缓存没有,再找内存,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执行速度。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当操作系统在做程序切换的时候,缓存就会失效,因为2个程序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局部性原理不起作用, 所以需要重建缓存。
二.虚拟内存
CPU所在的系统是一个批处理的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收集了一批任务之后,就会把这一批任务都 逐个 加载到内存中(注意一个新装入的程序会完全覆盖老的程序),让CPU去顺序执行,但是,有时候CPU不止会在内存中取指令去执行,有时候也会有IO相关的操作,这时候内存和硬盘都在疯狂的Load数据,但是这个时候CPU就会空闲下来了,这样的话,CPU的利用效率就不高,因此,操作系统就得有一套机制,能够在内存中多加载几个程序,保证CPU执行一个程序被IO堵塞的时候,可以运行另外的程序,这个机制就称为分时系统,它的特点是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内存中一次存入尽可能多的程序,同时程序在内存中是独立可区分的。
那么,内存中加载多个程序的时候,内存如何分配呢?举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