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中断和软中断的区别

本文详细解释了硬中断和软中断的概念及其处理流程。硬中断由硬件产生,如磁盘、网卡等,直接中断CPU,触发内核响应;软中断由进程产生,主要涉及I/O请求,通过内核调度处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转载来自http://noican.blog.51cto.com/4081966/1361087

硬中断:

1. 硬中断是由硬件产生的,比如,像磁盘,网卡,键盘,时钟等。每个设备或设备集都有它自己的IRQ(中断请求)。基于IRQ,CPU可以将相应的请求分发到对应的硬件驱动上(注:硬件驱动通常是内核中的一个子程序,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进程)。


2. 处理中断的驱动是需要运行在CPU上的,因此,当中断产生的时候,CPU会中断当前正在运行的任务,来处理中断。在有多核心的系统上,一个中断通常只能中断一颗CPU(也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在大型主机上是有硬件通道的,它可以在没有主CPU的支持下,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中断。)。


3. 硬中断可以直接中断CPU。它会引起内核中相关的代码被触发。对于那些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处理的进程,中断代码本身也可以被其他的硬中断中断。


4. 对于时钟中断,内核调度代码会将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挂起,从而让其他的进程来运行。它的存在是为了让调度代码(或称为调度器)可以调度多任务。


软中断:

1. 软中断的处理非常像硬中断。然而,它们仅仅是由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所产生的。


2. 通常,软中断是一些对I/O的请求。这些请求会调用内核中可以调度I/O发生的程序。对于某些设备,I/O请求需要被立即处理,而磁盘I/O请求通常可以排队并且可以稍后处理。根据I/O模型的不同,进程或许会被挂起直到I/O完成,此时内核调度器就会选择另一个进程去运行。I/O可以在进程之间产生并且调度过程通常和磁盘I/O的方式是相同。


3. 软中断仅与内核相联系。而内核主要负责对需要运行的任何其他的进程进行调度。一些内核允许设备驱动的一些部分存在于用户空间,并且当需要的时候内核也会调度这个进程去运行。


4. 软中断并不会直接中断CPU。也只有当前正在运行的代码(或进程)才会产生软中断。这种中断是一种需要内核为正在运行的进程去做一些事情(通常为I/O)的请求。有一个特殊的软中断是Yield调用,它的作用是请求内核调度器去查看是否有一些其他的进程可以运行。


问题解答:

 1. 问:对于软中断,I/O操作是否是由内核中的I/O设备驱动程序完成?

    答:对于I/O请求,内核会将这项工作分派给合适的内核驱动程序,这个程序会对I/O进行队列化,以可以稍后处理(通常是磁盘I/O),或如果可能可以立即执行它。通常,当对硬中断进行回应的时候,这个队列会被驱动所处理。当一个I/O请求完成的时候,下一个在队列中的I/O请求就会发送到这个设备上。

2. 问:软中断所经过的操作流程是比硬中断的少吗?换句话说,对于软中断就是:进程 ->内核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对于硬中断:硬件->CPU->内核中的设备驱动程序?

答:是的,软中断比硬中断少了一个硬件发送信号的步骤。产生软中断的进程一定是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因此它们不会中断CPU。但是它们会中断调用代码的流程。

如果硬件需要CPU去做一些事情,那么这个硬件会使CPU中断当前正在运行的代码。而后CPU会将当前正在运行进程的当前状态放到堆栈(stack)中,以至于之后可以返回继续运行。这种中断可以停止一个正在运行的进程;可以停止正处理另一个中断的内核代码;或者可以停止空闲进程。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详细解释软中断硬中断区别。首先,我得回顾一下用户提供的参考资料,确保信息准确。用户给了四个引用,其中引用1、2、3、4都涉及中断的类型、特点处理机制。根据这些资料,我需要整理出两者的核心区别,并按照用户的要求,结构清晰、分点说明。 首先,硬中断是由硬件设备触发的,比如键盘、网卡等,而软中断是由程序指令触发的,比如系统调用。这点在引用1引用3里都有提到。然后,触发方式的不同:硬中断通过中断控制器发送电信号,软中断通过执行特定指令,如int指令。处理时机方面,硬中断需要立即响应,而软中断可以稍后处理,比如在中断返回时或者由ksoftirqd内核线程处理,这在引用3引用4中有说明。 另外,中断号来源也不同,硬中断的中断号由中断控制器提供,而软中断由程序直接给出。还有是否可以屏蔽的问题,硬中断大部分可以屏蔽,但NMI不可屏蔽,而软中断不可屏蔽,引用1提到这点。处理速度上,硬中断处理要更快,而软中断可能涉及更复杂的逻辑,处理时间较长。 然后,处理机制部分,硬中断通常分为上半部下半部,上半部快速处理,下半部可能通过软中断延后处理。软中断则可能在进程上下文中执行,可以休眠,这在引用3引用4中有相关例子,比如网络收包时的处理流程。 最后,应用场景部分,硬中断用于实时性高的设备响应,软中断用于内核内部的任务处理,如定时器、网络数据处理等。需要确保每个点都有引用支持,并且引用标识正确添加。可能还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区别点,比如中断处理程序的不同,或者内核线程的角色,如引用2提到的ksoftirqd线程。 总结下来,我需要分定义、触发方式、处理时机、中断号来源、可屏蔽性、处理速度、处理机制应用场景这几个方面来详细说明,确保每个部分都有对应的引用支持,并且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同时,生成的相关问题要围绕区别、处理流程、应用场景查看方法展开,符合用户的需求。</think>### 软中断硬中断区别详解 #### 一、核心区别总结 1. **定义与触发方式** - **硬中断**:由硬件设备(如键盘、网卡)通过电信号触发,需通过中断控制器通知CPU[^3]。 - **软中断**:由程序主动调用指令(如`int 0x80`)触发,常用于内核与用户态交互或延后任务处理[^1][^3]。 2. **处理时机** - 硬中断要求CPU立即响应(如网卡数据包到达),否则可能丢失数据。 - 软中断可延迟处理(如通过`ksoftirqd`内核线程),实时性较低[^2][^4]。 3. **中断号来源与可屏蔽性** - 硬中断号由中断控制器分配(NMI硬中断固定为`0x02`),且多数可屏蔽(NMI除外)[^1]。 - 软中断号由程序直接指定,不可屏蔽[^1]。 #### 二、处理机制对比 | 特性 | 硬中断 | 软中断 | |---------------------|--------------------------|--------------------------| | **触发源** | 硬件设备(如网卡、磁盘) | 软件指令(如系统调用) | | **处理优先级** | 高(需立即响应) | 低(可延迟) | | **处理流程** | 分为上半部(快速响应)下半部(延后处理)[^3] | 由内核线程`ksoftirqd`处理[^2] | | **执行上下文** | 中断上下文(不可休眠) | 进程上下文(可休眠) | | **典型应用** | 键盘输入、网卡收包 | 定时器、网络协议栈处理[^4] | #### 三、技术细节示例 - **硬中断处理流程** 1. 网卡接收数据后触发硬中断。 2. CPU保存当前状态,执行中断服务程序(ISR)上半部,快速将数据存入内存。 3. 触发软中断(如`NET_RX_SOFTIRQ`)延后处理数据包[^4]。 - **软中断实现逻辑** ```c // 内核触发软中断的示例(如网络收包) ____napi_schedule(struct softnet_data *sd, struct napi_struct *napi) { list_add_tail(&napi->poll_list, &sd->poll_list); __raise_softirq_irqoff(NET_RX_SOFTIRQ); // 触发软中断 } ``` 软中断由`ksoftirqd`线程处理,避免长时间占用中断上下文[^4]。 #### 四、性能与应用场景 - **硬中断**: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硬件故障检测)。 - **软中断**:适合复杂逻辑处理(如TCP协议栈、定时任务调度)[^3][^4]。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