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985毕业生直播带货一把好手!50余款产品热销全网供不应求

白交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了不得! 这届学生毕业季卖上货了——

结果热销全网,50余款「毕业成果」累计吸引全网3000万观众围观和拼购。

是酱婶的,这不正好毕业季,中国农业大学办了场特殊的毕业典礼

来自全国各地的毕业生,带着他们的「成果」回到母校——

什么国产树上熟榴莲、什么玉露香梨汁,还有妮娜皇后葡萄、富硒黑小麦粉、低升糖指数鲜食玉米、羊驼绒等等。

然后就在拼多多上直播带货起来,结果收获不小,很快就供不应求了。

已举办16年的「科技小院」

原来啊,这些学生都来自于一个叫做「科技小院」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首创。2009年,首个科技小院在河北曲周建立,旨在为小农户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服务。

16年间,科技小院的整体规模已经扩展到了1800多个,覆盖全国各地。

因此科技小院的学生,他们的课堂不在教室,而是分散在各地的乡村。他们的课题,也是实实在在地在田间地头,解决农产品种植问题。

比如像国产榴莲的生产问题。

我们知道,作为全球最大的榴莲进口国和消费国,受限于气候等原因,我国大部分榴莲进口自泰国、马来西亚等海外产区。也是近几年开始,国产榴莲发展了起来,逐步规模化挂果、批量上市。

一般来说,榴莲嫁接苗从种植到结果需约5年。为了科学地促进榴莲生长,来自三亚优旗的榴莲科技小院,竟然自创用「海鲜」来助长?!

他们通过提炼新鲜深海鱼类,以鱼蛋白肥料来促进榴莲树生长。小院学生于天祥进一步解释道:

对比试验表明,施用鱼蛋白肥料后,榴莲树生长发育明显加速,且果型更好,果肉更饱满,口感香甜软糯。我们目前也在剖析鱼蛋白促进榴莲生长的生物学机制,以推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施肥方案。

首批他们收获了2000吨榴莲鲜果,将于7月底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口榴莲提前采摘、在运输过程中逐渐成熟不同,这种树上熟榴莲是在树上自然成熟,更新鲜、风味更佳,气味也不浓重,离着2-3米远也能闻到一股清香味。

榴莲脑已经在默默流口水了

除了这种海外农产品本土化的探索,更多的科技小院在尝试如何最大限度地放大当地产业优势,提升本土农作物的经济价值。

比如在北京永乐店镇西槐庄村,种植萝卜是他们自明清时期就留下来的传统,但因为缺乏科学管理导致品质和产量一般。

结果在北京通州蔬菜科技小院入驻之后,通过选育、改种新品种,引入水肥一体化设备、病虫害防控等生产技术,成功培育出了冰淇淋萝卜,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地人的种植积极性也被带动起来。

据小院学生王雯欣介绍,从小院建设至今,西槐庄村村集体收入翻了4倍。 此外,他们还引进并科学种植了西红柿、哈密瓜等作物。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拼多多的支持下,他们齐聚农大校园,举办了这样一个农研成果大集展,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全网观众展示他们的50余种“毕业作品”。

谈及举办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的原因,中国农大资环学院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表示,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展示科研成果的直播,更是一场情感浓烈的告别。

在这场特别的毕业典礼上,我们不仅展示了榴莲、玉米、羊驼绒这些‘毕业作品’,也向社会展示了小院学子的担当与创造。

拼多多这边相关负责人则谈到,

值此毕业季,我们希望能够用这样一种温情的方式,鼓励同学们继续前行。同时,拼多多也在站内搭建了科技小院专区,为大家创办线上毕业展,让全国消费者都能看见同学们三年耕耘的毕业成果。

形成「科研-产业-市场」的直接闭环

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不仅仅是科研成果的展示,还向外界呈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产业意义和价值。

科技小院的学生,将他们的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田间技术加以利用,现在正值收获季毕业季,通过直播的方式直接触达到消费市场,这不就形成了一个「科研-产业-市场」的简单闭环。

这是科技小院一直以来在产业中承担的角色的一个缩影:

技术试验田×人才孵化器×模式示范窗的三重角色,破解农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这样,农业科技成果能够直接检验生产实践。

每年的毕业季,其实都有学生选择留下来创业。

就像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的毕业生杨静,她在今年的毕业晚宴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他们经过两年的努力,成功将古生村油菜亩产值从1000元增加到5000元。

不过丰收虽好,但也有甜蜜的烦恼——那就是卖不出去啊,这可怎么办?

于是乎她带着「想带着农民种得好,也要卖得好」的想法,这就开始创业了。

据她介绍,在当地,他们有个数商兴农科技小院能够提供帮助,不仅可以指导创新创业学习,还能帮忙搭建产品销售渠道。

这是今年4月由拼多多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联合建设的科技小院,主要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

目前这个科技小院已经落地了1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支持了7个农业高质量科研课题、协助20多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触网”。

能够看到的是,科技小院这样一种新兴形式已经成为连接资源、人才与产业的重要桥梁。尤其在这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它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也难怪科技小院已经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了。

在科技小院的建设之中,如果说研究生驻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拼多多作为一家企业则是发挥能动性,为他们的发展按下了加速器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拼多多就深度参与到科技小院的建设、研发以及人才培养当中。

而在河北曲周科技小院集群,为了响应国家战略,他们更是斥资百万支持“绿色吨半粮”专用肥料的研发。2023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组织科研经费、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经费及拼多多基金等资助下,发起了曲周“绿色吨半粮”科技大会战行动。目标周年亩产粮食1.5吨,化肥效率50kg/kg,增产30%,减排增效30%-50%等,改良土地粮食增产的同时还保护环境。

在此过程中,拼多多面向曲周342名村支书推出了数字技术培训。

此外,在2021年至2025年间,拼多多还举办了三届全国科技小院大赛。全国科技小院学生在这个赛场上同台切磋兴农本领,共享乡村产学研成果。仅两届科技小院大赛就带动了约1500名农学研究生。今年的科技小院大赛,也已经在5月正式启动选拔。

支持技术研发、青年人才培养、响应国家战略、搭建大赛等等操作,能够看到拼多多对科技小院项目的支持,已经不再是停留在线上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而是全方位地赋能。

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在助农实践和理念上已经悄然完成了升级和转变。

拼多多在聚焦生态

助农变成了一个系统性工程。拼多多以科技小院为支点的实践,恰好印证这一助农逻辑的必然性。

传统的帮扶模式,往往聚焦于单一环节,比如只帮忙卖货。但农业痛点问题其实比较分散,比如新兴技术缺位、人才断层,市场输送脱节等方面的问题,很难靠单点助力来解决。这可能就需要覆盖整个全链条、长链条、可持续的生态协同网络了。

而以往大家感知最多的,就是拼多多在产业链中的「平台」角色。

一头连着各地的农户,一头直接连着市场。在帮助农户建立连接、打开销路的同时,拼多多建立起一条覆盖全国的农产品流通-消费体系。然后通过数字化技术,解放流通体系,推动农业效率的提升。

但随着这几年助农实践的深入,拼多多正在努力变成整个产业链上的生态构建者

比如持续三年举办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球农创客大赛等,探索前沿技术创新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他们还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了“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进行探索。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他们亟需更快适应电商等新业态来提升收益,为此,拼多多开设了“多多课堂”,来为这些“新农人”“农创客”点亮技能。

还有通过像千亿扶持农产品商家,每年特定的节日直播(比如丰收节)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农产品销售。

当助农工程能同时激活技术创新、培育本土人才、打通市场渠道,并形成“科研→产业→收益→再投入”的正向循环时,它才真正具备了对抗农业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这正是拼多多交出的生态答卷。

而又在最近,他们还走出国门向全球输出经验,并且链接起全球智慧。

今年5月底,拼多多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浙江大学联合主办了“2025数字农业创新训练营”活动,邀请来自中国、秘鲁、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等八个国家的18名青年农业创业者走进大理科技小院矩阵。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看似很奇幻的场景——

在大理,你甚至可以看到非洲人向我们的新农人请教沃柑的种植秘诀

而未来这种跨越距离、跨越语言的场景还会越来越多。

哦不过现在具身智能发展这么快,机器人劳作、机器人之间交流经验也说不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