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
我有个小表弟报名了今年上海大学的插班生考试,但是没有通过报名资格审核。
原因是因为上海大学今年搞了一个离谱的绩点折算方法。
小表弟的加权平均分达到了90分,在他们学院数一数二,还拿到了奖学金。
但是因为这个离谱的绩点折算方法,却连参加上海大学插班生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究竟怎么回事呢?还得从今年上海大学的插班生考试政策说起。
上海大学今年插班生招生政策相比往年多了对报考同学的大一成绩的绩点的要求。
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报考同学的大一成绩平均绩点要在3.3分以上。
平均绩点在3.3分是什么水平呢?大概就是加权平均分是83分的水平。
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平均绩点是怎么计算的了~
啥是平均绩点呢,英文叫做GPA,就是Grade Point Average的缩写。
GPA就是所有科目的GP按照科目的学分权重进行Average的结果~
国内大部分学校目前都是采用的4分制绩点。一门科目的绩点和百分制分数换算关系如下:
这个4分制绩点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掐头去尾。
60分以下叫不及格,绩点通通换算成0,90分及以上都拿4的满绩点。
60分到90分之间基本是线性分档,每增加10分大约相当于增加1个绩点。
4分制绩点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教育属于通识教育,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每门课你都要努力学习考及格了,59分哪怕差一分及格都等于0,要大大地惩罚不及格,必须补考通过。
但是并不鼓励学生把过多精力集中花费在某个科目上以获得接近满分这样的分数。90分就足够了,再高了也不奖励。
假设只有一门科目,4分制绩点中3.3分就相当于83分,也就是一个B+的水平。
那为啥我表弟的加权平均分都达到了90分,却连考试资格都没有呢。
这是因为我表弟的学校用的是5分制绩点。5分制绩点和百分制的换算关系如下。
可以看到,5分制绩点和4分制绩点主要的差异在于,4分制绩点掐头去尾,而5分制绩点只去尾不掐头。
你对某门学科辛苦钻研,考到了满分,也是要鼓励的,绩点给你5分而不是4分。但是你要是因为钻研一门科目而导致了其它科目不及格还是要大大地惩罚你。
而我表弟的成绩在5分制下算出来的平均绩点是4分,也就是优秀这样的一个等级。
然而,在上海大学的绩点折算规则下,这样的成绩却不能称得上良好。
大家知道上海大学招生办是怎么将5分制绩点折算成4分制绩点的吗?
我们来脑补一下学校的理由~
很简单,5分制绩点满分为5分,4分制绩点满分为4分,只需要乘以0.8就可以将5分制绩点折算成4分制绩点~
你表弟的绩点在5分制中是4分,乘以0.8之后相当于4分制的3.2分,而我们要求绩点至少是3.3分,所以当然不能通过审核啦~
🤣🤣🤣
就很离谱~离大谱~离离原上谱~
假设只有一门科目,如果学生所在的学校(上海大多数高校)用的是4分制的绩点,按照这个方法,这个学生只要有83分就可以获得上海大学的插班生考试资格。
而如果这个学生所在的学校(比如我表弟所在的大学)使用的是5分制绩点。那么按照这个直接乘0.8的绩点折算方法这个学生的成绩必须要达到92分才能获得参加考试资格。
相差整整9分。
多么地离谱~
正确的折算方法应该是根据学生的每门科目的成绩和学分权重,按照百分制到4分制的转换公式,重新计算一遍~
相比直接折算这样子可能会有一些工作量,但是用程序实现的话并不复杂~
比如,我表弟的成绩单中只有3门科目的分数是略低于83分,换算成4分制的绩点肯定是3.3分以上~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尝试和上海大学本科招生办沟通这件事情,希望能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者有说法~
5月22日打通了一次,告诉他们这个折算方法是非常粗糙不科学的,对5分制学校的同学非常不公平,相当于他们的加权平均分要多9分。希望能够给一个反馈和解决方案,5月27号就要考试了,时间非常紧急~
接电话的老师说我会跟上面的领导沟通传达你的意见。
我问她什么时候能够给到反馈啊,她说我也不知道啊,这个需要研究走流程的,不是说改就改的,不可能那么快给到反馈。
5月23日打了两次没有打通,5月24日中午打通了一次。差不多还是那些话术~
我强调说一定希望学校官方给个反馈,虽然学校可能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小失误,但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对方留了我一个电话,说有消息会联系我。
我也尝试拨打上海教育委员会的电话,一直都是在占线或者无人接听状态~
说真心话,我觉得上海市试点的插班生招生政策是一个非常好的对高考招生的补充政策。
上海插班生考试,即大一本科生可以报考上海其他高校的插班生考试,考试通过可以转学转校,上海独有的政策,如未考上目标院校则继续在原来院校就读,俗称“零风险第二次高考”。
这项政策有3个好处。
第一,对于高考发挥不太好的考生,多了一个除了复读以外改变第一学历的机会,不用背负那么大的心理负担。
第二,对于那些招收插班生考试的高校,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自主命题,招收一些符合学科素养要求有非常大潜力的优秀学生。
第三,对那些上海市的其他高校,也会由于上海市的这个插班生政策的吸引力从而有机会招收到更好的生源~
这个政策唯一潜在的风险就是有可能操作过程中缺少成熟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不公平。
希望有认识上海大学招生办相关的老师或者在上海教育委员会工作的小伙伴可以帮助建立一个沟通渠道~
或者有其他好的建议,也可以提供一些思路。
谢谢各位小伙伴~
PS: 我找了一下上海各个高校插班生考试政策对成绩的要求。
真的,看得我挺心痛的。大部分高校负责制定相关详细政策的老师既不理解什么叫做绩点,也不理解什么叫做折算,更不理解什么叫做公平!都是拍脑袋拍的。
同时,我也对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刮目相看。学法律的,真的就是更懂公平~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也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