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简称LLM),比如前阵子着实火了一把的DeepSeek以及ChatGPT迅速走红,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议。
这些模型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们能根据输入自动生成看似合情合理、文采飞扬的文本回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语言模型生成回复的背后并不是“思考”和“理解”,而是基于概率的预测。
这么说吧,LLM并不会像人一样真正理解语言的意义,它只是训练出一种统计模式匹配器。
我来试图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大语言模型,它背后的原理以及它的局限性在哪里。
另外文章最后附有三类最能从大语言模型中受益的职业代表以及使用方式。

什么是大语言模型?
大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其核心架构通常采用Transformer结构。
Transformer包含多层自注意力的“解码器”模块,能够并行地处理输入文本的上下文信息。
LLM的训练方式是自回归预训练:在海量文本语料上学习,依次预测序列中的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或符号。
换句话说,给定前面的句子,模型计算出每个候选词出现的概率,然后选取最可能的一个作为输出。
上面这些内容看不懂没关系,讲人话,这个其实跟我们手机输入时的下一个词联想有些相似,只不过LLM规模更大、上下文理解能力更强。
用一个最简单最极端的例子说明一下。
如果一个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数据包括“我最爱吃炸酱面”,而且重复1000次;同时训练数据里面包含“我最爱吃意大利面”,但是重复只有10次。那么当你问它喜欢吃什么的时候,那它的结果一定是“我最喜爱吃炸酱面”,而不会是“我最喜爱意大利面”。
训练数据越丰富、模型参数越多,LLM通常就越擅长生成流畅的句子。
例如,Brown 等人在 2020 年训练了参数量达 1750 亿的GPT-3模型,通过在互联网上搜集到的巨量文本进行预训练,使得GPT-3在各种语言任务上表现惊人。
它真的“懂”你吗?
虽然大语言模型在很多场景下表现出惊人的对话能力,但它们并不是真的理解我们说的话。
如果从最简单粗暴的理解来看,LLM只是根据输入内容计算条件概率,然后输出高概率的文本答案。(当然也有一些参数控制它输出的“离谱”程度等等,但是这些在今天的讨论范畴里面并不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它并没有真正形成对话题的概念或意图。
研究发现,这类模型对语言的基本组成元素都了解有限。
Shin 和 Kaneko(2024)就指出,当我们要求模型完成一些仅涉及字符层面简单操作的任务时,绝大多数LLM都会失败,而这些任务对人类而言却毫无难度。
比如,当你的输入是“将单词 “apple” 的第2个字符和第4个字符交换位置,并输出结果。”的时候,有些大语言模型的输出就会让人啼笑皆非。这就证明了它其实背后并不理解语义。(当然这个例子提到的问题可能在最近大多数大语言模型里面都通过其他算法规避掉了。)
换言之,LLM没有掌握语言的真正“语义”,它们只是在庞大的训练文本中寻找相似的模式并套用。
在MIT《斯隆管理评论》中的一篇文章里也强调了这一点:虽然LLM能生成类似人类的话语,但这容易让人错误地认为它们拥有了人类其他认知能力。实际上,这只是因为生成的文本流畅自然,我们才会误以为模型“懂”我们说的每句话,其根本还是对统计模式的迭代输出。
“局部最优解”说法的分析
有人戏称,LLM输出的答案只是一个“局部最优解”,并非全局最佳。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在生成文本时,如果每一步都只选当前概率最高的词(即采用贪婪搜索),确实可能陷入局部最优,导致生成内容重复或欠佳。
不过,现代LLM通常使用更复杂的解码策略(如Beam Search、随机采样等),并不简单地每次只取最高概率词。
实际上,即便追求模型概率上的“全局最优”也并不意味着能得到有意义的答案。
研究者Stahlberg等人曾发现在神经机器翻译任务中,模型统计上的全局最优翻译竟然往往是空串。就是什么也不输出,整个一个一问三不知。
这意味着如果模型真能枚举所有可能输出,它反而会因为偏好简短结果而“宁可什么都不说”。
因此,LLM的实际输出更像是对当前上下文较高概率的文本生成,它通过启发式算法寻找一个似乎合理的答案。
这种生成虽然在局部上很流畅,但并不是经过全局最优判定的“唯一正确”答案。
如前述Qin等人的工作指出,贪婪解码并非全局最优的算法,选择更合适的Beam Search往往能得到整体语言可能性更高的结果。
总体来看,把LLM的输出简单归结为“局部最优”是不够准确的;更恰当地说,它输出的是一种满足训练数据统计特征的可接受答案,而非人类意义上的真理。
大语言模型的挑战
虽然应用场景丰富,但当前的LLM仍面临不少挑战。AI幻觉(hallucination)问题尤为突出。
AI幻觉是指模型有时会生成看似权威却完全虚假的信息,如果不加甄别可能会误导用户。
在法律、医疗等场景,这种不可靠输出可能带来严重风险。
此外,LLM的输出缺乏一致性,同一问题可能前后回答不一,也难以进行严格的内容控制。
一些专家认为,对于LLM的部署需要足够的人工监管和辅助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弥补模型本身的不完美。
换句话说,我们要既善用LLM的语言生成能力,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并非“全知全能”的智能体。
三类职场人士的大语言模型使用指南
1 内容运营与市场营销:从“写不出”到“写得快、写得多、写得准”
对于内容运营、市场推广等需要高频产出的岗位来说,大语言模型简直就是一位全天候不喊累的创意搭档。
无论是撰写微信公众号推文、短视频脚本,还是为广告活动起标题、列卖点,它都能迅速给出多个备选方案,帮你从“写不出来”变成“挑不过来”。
你可以要求它模仿特定风格,比如
“请用李佳琦的语气写一个洗发水卖点”,
也可以快速生成A/B测试的多个文案版本。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能帮你快速输出,还能结合语境给出改写建议,让你的内容在不同平台、不同用户群中更具针对性。
这大大缩短了从构思到发布的时间,提升了内容运营的覆盖率和质量密度。
2 产品经理与项目管理者:用AI推动沟通效率与文档标准化
产品经理和项目管理者每天要处理大量琐碎的文档、会议记录与任务拆解。
大语言模型正好擅长将“杂乱无章”快速转化为“条理清晰”。
你可以把一段口头讨论或会议纪要输入进去,它能立刻帮你整理出结构化的产品需求文档(PRD),甚至还能自动补充用户故事、技术约束等条目。
如果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它还可以按照你设定的时间范围,自动拆解为各阶段的子任务。
在内部沟通中,大语言模型可以帮助提炼关键要点、提案主旨或风险清单,节省整理时间,让团队更快聚焦执行。
对于需要处理多线沟通、多文档协作的岗位来说,它是一种真正提升信息转化效率的“智力助理”。
3 程序员与技术从业者:不仅是写代码,更是学习和调试的助手
程序员最早也是最广泛使用大语言模型的一类人。
相比手动查文档、逛论坛,很多开发者现在已经习惯于直接问模型:“帮我写一个Python脚本,把CSV转成JSON”,甚至还会继续追加“请用面向对象改写这段代码”。
大语言模型不仅能生成代码,更能解释报错信息,优化逻辑结构,还能根据上下文提示生成注释或补全文档说明。
更实用的是,它还成为了许多技术人员的“学习助教”,比如解释某个框架的核心概念、对比不同算法之间的差异,或者将复杂命令行操作简化成自然语言可读的说明书。
这种能力大大降低了技术入门门槛,也节省了资深开发者在重复性工作上的时间。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碎碎念。
你有哪些使用LLM的好玩儿的故事吗?不妨在留言区跟大家分享一下。
想要看到我持续地写出类似的文章,有下面的几种方式可以支持:
2024最新版优快云大礼包:《AGI大模型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
一、2025最新大模型学习路线
一个明确的学习路线可以帮助新人了解从哪里开始,按照什么顺序学习,以及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大模型领域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没有明确的学习路线可能会导致新人感到迷茫,不知道应该专注于哪些内容。
我们把学习路线分成L1到L4四个阶段,一步步带你从入门到进阶,从理论到实战。

L1级别:AI大模型时代的华丽登场
L1阶段:我们会去了解大模型的基础知识,以及大模型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和分析;学习理解大模型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大模型应用场景;通过理论原理结合多个项目实战,从提示工程基础到提示工程进阶,掌握Prompt提示工程。

L2级别:AI大模型RAG应用开发工程
L2阶段是我们的AI大模型RAG应用开发工程,我们会去学习RAG检索增强生成:包括Naive RAG、Advanced-RAG以及RAG性能评估,还有GraphRAG在内的多个RAG热门项目的分析。

L3级别:大模型Agent应用架构进阶实践
L3阶段:大模型Agent应用架构进阶实现,我们会去学习LangChain、 LIamaIndex框架,也会学习到AutoGPT、 MetaGPT等多Agent系统,打造我们自己的Agent智能体;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包括Coze、Dify在内的可视化工具的使用。

L4级别:大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
L4阶段:大模型的微调和私有化部署,我们会更加深入的探讨Transformer架构,学习大模型的微调技术,利用DeepSpeed、Lamam Factory等工具快速进行模型微调;并通过Ollama、vLLM等推理部署框架,实现模型的快速部署。

整个大模型学习路线L1主要是对大模型的理论基础、生态以及提示词他的一个学习掌握;而L3 L4更多的是通过项目实战来掌握大模型的应用开发,针对以上大模型的学习路线我们也整理了对应的学习视频教程,和配套的学习资料。
二、大模型经典PDF书籍
书籍和学习文档资料是学习大模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深入探讨大模型技术的书籍和学习文档,它们由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撰写,内容全面、深入、详尽,为你学习大模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书籍含电子版PDF)

三、大模型视频教程
对于很多自学或者没有基础的同学来说,书籍这些纯文字类的学习教材会觉得比较晦涩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大模型视频教程,以动态、形象的方式展示技术概念,帮助你更快、更轻松地掌握核心知识。

四、大模型项目实战
学以致用 ,当你的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通过项目实战,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和巩固你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为你找工作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大模型面试题
面试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需要充分的准备。
在你已经掌握了大模型技术之后,就需要开始准备面试,我们将提供精心整理的大模型面试题库,涵盖当前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让你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获取
78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