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人都在用什么思维模型?

1

“不应否认,任何理论的终极目标都是尽可能让不可简化的基本元素变得更加简单且更少,但也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单一经验数据的充分阐释。”这是爱因斯坦说的,简单归纳为大道至简。

我们从质能公式:E=mc²中便能够隐约体悟到爱因斯坦上述言论的意义,公式是对数学、物理等自然规律的总结,那么思维模型其实也是世界万物的简化和解释,包括自然、社会、历史、商业等等。

上图很好解释了人思维模式的四个等级,模型思维就是最高等级-智慧

第一个层级,叫作数据。也就是你能直接观察到的事实。
第二个层级,叫作资讯。也就是对数据做归类统计,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第三个层级,叫作知识。资讯经过组织后,就成为知识。 知识为了解相关性、因果及逻辑关系,常以的模式形式呈现。
第四个层级,叫作智慧。指的是,你面对不同的情况, 在多个模型之间,做出选择切换的能力,也就是多模型思维。

所以说思维模型就好比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理念、或者汽车研发架构,在此基础上大概率能够生产出优秀的大楼或汽车,而一个普通人使用了模型也能够更好地做出决策,让收益尽量最大化。

比如说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做PPT演讲时,语言节奏太平,特别是开头的起势就已经让人觉得寡淡无味。

“大家好,我是张三,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我在知乎写作的心路历程...”这可能是多数人的开头方式,但很难应引起观众的兴趣。

如果你换种思维,用如下的方式开场,或许可以好很多。

“这次分享的时间是15分钟,或许很短,但我会讲5个关于知乎写作的秘密,最后一个最为神奇...”这是承诺机制的开场,让观众产生期待。

“想象一下,在3个月内在知乎收获10万粉丝,你该什么样的写作方式,下面我将...”这是想象+奖赏机制的开场,给一个目标,如何去实现它。

“是不是写了知乎回答总是没人点赞,半年累死累活才两三百粉,那是你这3个方面没做好...”这是痛点+连接机制的开场,直击观众的切实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其实上面这两个开场方式有几个技巧藏在里面,首先是你是拿自己的实践来讲的(5个关于知乎写作的秘密),有一定成就(10万粉丝),有精确数字(15分钟、5个、3个月、10万),有连接(没人点赞、两三百粉)

这些技巧其实都是建立在发现需求+解决需求这个框架之上的,通过实践、数字、成就、连接等方法去填补框架,让观众觉得有收获。

比如说张磊的长期主义、马云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段永平的大道至简...等等这些大佬们是有一些底层思维模型在支撑,能够持续做正确的事。

2

单一的思维模型并不总是有效,甚至有时候会产生负面影响,让人陷入执拗的泥淖中。这在机器学习上叫作欠拟合,通俗点说是锤子思维,你是锤子,看谁都是钉子。

比如电商平台做用户增长,总是用漏斗模型去衡量用户的转化, 想要更多成交必须扩大上端流量开口,这往往会被流量绑架,因为流量会越来越贵。

漏斗模型的解题思路是朝转化最大化方向去走,很多时候过于片面,无法直击问题的本质。

如何降低单一模型欠缺拟合现象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多个独立模型来认识这个世界。

在拥有多个模型的情况下,我们能够避免每个模型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消除每个单个模型的盲点。如果把单一模型比作管中窥豹,那么多模型就是多管齐下。

比如说除了漏斗模型,我们还可以用用户任务模型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全行为路径分析模型去优化用户触点,归因分析模型去合理布局相关方案。

著名的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就是一位多思维模型集大成者,其一生精通各种学科,总结了上百总思维模型。查理芒格认为,每个学科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这个世界,都是一个摸象的瞎子。要对世界有真实的了解,就必须掌握多个学科的核心思维方式。

要成为一个多模型思考者,必须学习掌握多种模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实用的知识,需要理解对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并知道如何应用它们。

当然,我们也不一定非要成为专家不可,只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模型,就能应付生活和工作中大部分遇到的问题,比如以下是对查理芒格思维模型的100个总结,我觉得大家都可以看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Python大数据分析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