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中的单样本Wilcoxon检验
单样本Wilcoxon检验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一个样本的中位数是否等于一个特定的值。它通常用于处理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或者在样本容量较小的情况下。在R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wilcox.test()"函数来执行单样本Wilcoxon检验。
下面是一个演示如何使用R语言执行单样本Wilcoxon检验的示例代码:
# 创建一个示例数据集
data <- c(10, 12, 15, 14, 13, 11, 9, 8, 10, 12)
# 执行单样本Wilcoxon检验
result <- wilcox.test(data, mu = 10)
# 输出检验结果
print(result)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示例数据集data
,其中包含了一组观测值。然后,我们使用wilcox.test()
函数执行单样本Wilcoxon检验。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要进行检验的数据向量,而mu
参数指定了要检验的中位数值。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中位数值设定为10。执行检验后,结果将存储在result
变量中。
最后,我们使用print()
函数来输出检验结果。结果将包括检验的统计量、p值以及置信区间(如果适用)等信息。
请注意,单样本Wilcoxon检验的假设检验是针对中位数进行的。假设检验的零假设(H0)是样本的中位数等于指定的值(在上面的示例中为10),备择假设(H1)是样本的中位数不等于指定的值。
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