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高并发之高性能篇

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等,并介绍了性能测试方法,如日常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和稳定性测试。此外,还深入探讨了如何排查网站系统的性能问题,以及实现架构高性能的多种手段,涵盖前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代码和硬件层面的优化策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性能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 平均响应时间
  • TP90、TP99等分位值
  • 吞吐量:和响应时间成反比,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
  •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200ms是第一个分解点,用户感觉不到延迟;1s是第二个分界点,用户能感觉到延迟,但是可以接受。
  • 并发数:系统能够同时处理请求的数量
  • 性能计数器:描述服务器或者是操作系统性能的指标,包括系统负载、内存使用情况、磁盘使用情况、对象与线程数、CPU使用状况、磁盘与网络IO状况。
  1. 性能测试有哪些方法?日常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日常性能测试用来测试系统是否符合日常访问需求。负载测试用于找到系统的最大负载点。压力测试用于找到系统的崩溃点。稳定性测试是给系统不同的配置和不均匀的压力,评估系统是否稳定。
  2. 如何排查网站系统的性能问题?
  • 链路追踪,日志分析,监控数据分析。要素:内存、CPU、磁盘、网络、代码、架构。
  1. 实现架构高性能有哪些手段?
  • 前端性能优化:合并css,合并js,合并图片来减少http请求,将多次的静态资源请求合并成一次请求;使用浏览器缓存;网关层做静态资源缓存;启用压缩,这个手段在js和css中很常用;使用CDN加速;使用反向代理服务器缓存资源,反向代理服务器还有一个功能是保护网站安全。
  • 应用服务器性能优化:分布式缓存,多级缓存;异步化,能异步处理的业务场景就异步处理;使用集群进行部署
  • 数据库层的性能优化:分库分表;索引优化;搜索引擎
  • 代码层面的性能优化:多线程并发处理;设计模式的使用,如单例,享元模式(池化技术,HTTP连接池,线程池,数据库连接池,redis连接池);锁的优化;JVM调优
  • 硬件层面:用更加好的硬件
  • IO的优化:网络IO,磁盘IO,减少IO的次数和数据包的大小,避免不必要的IO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