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
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的概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操作系统的特征,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操作系统的定义
:对裸机进行首次扩充、对上层软件进行隔离并为其提供接口和服务的系统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集中了资源管理
功能和控制程序执行
功能的软件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
操作系统的特征
:
- 并发性(宏观上“同时”运行,微观上交替执行)
- 共享性(内存、CPU等资源被共享)
> - 随机性(外部事件不可预测性)- 虚拟性(将物理资源抽象为逻辑资源)-
- 异步性(进程的执行是走走停停、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操作系统的
功能
:
- 进程管理(处理器管理):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间通信、调度
- 存储管理: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存储保护、内存扩充
- 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系统的安全性
> - 作业管理- 设备管理:设备的分配、启动和故障处理
- 用户接口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
操作系统的发展,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分时与实时操作系统。
通用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1.3 操作系统分类
批处理系统:系统资源利用率高、非交互(SPOOLing 假脱机技术)
分时系统: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windows)
实时
操作系统:及时响应、高可靠性(如工业控制)
网络操作系统:集中式模式、分布式模式
嵌入式操作系统:专为特定硬件定制
1.4 操作系统设计
操作系统设计难点:复杂度高、正确性难以保证、研发周期长
设计过程:功能设计、算法设计和结构设计
特征:可靠性、高效性、易维护性、易移植性、安全性和简明性
结构研究的目标:系统模块化、模块标准化、通信规范化
体系结构:整体式结构、层次式结构、微内核(客户/服务器)结构(内核运行在核心态、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便于操作系统增加新的功能、模块之间可以任意相互调用,结构紧密,接口简单直接通过规范一致收发消息、除内核之外,操作系统其他部分以进程方式运行在用户态)、外核结构
UNIX(
进程控制
子系统:负责处理器管理
(如进程调度、中断处理)和存储器管理
(如内存分配、虚拟内存);
文件
子系统:负责管理所有的设备和文件
)
Linux(内核(操作系统的核心,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Shell(用户交互界面)、文件系统和用户应用程序)
Windows(分时
操作系统,分层模块化设计(HAL→内核→执行体→子系统))
Andriod(应用程序层(用户直接使用的应用)、应用框架层(为应用开发提供界面管理、数据访问、消息传递、开发接口和服务)、系统运行库层(提供核心库和运行时环境)和Linux内核层(负责内存管理、进程管理并直接与硬件交互))
1.5 操作系统启动
引导方式:BIOS引导、UEIF引导
操作系统的引导过程。
操作系统的启动机制。
习题
真题
2024-10
2024-04
2023-10
2023-04
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