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万能芯片”的FPG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市场的关注。不过,其技术门槛之高,在芯片领域几乎是无出其右的。其中,在制约FPGA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最关键的便是EDA软件工具。
缺一不可!发展FPGA需软硬件两手抓
FPGA全称为Field Programmable Array,是通过可编程互连连接的可配置逻辑块(CLB) 矩阵构成的可编程半导体器件。FPGA需要配套软件将用户设计烧录到芯片上才能实现相应功能。
目前,在芯片市场主要有CPU、GPU、FPGA与ASIC四大类型。与其它主流芯片相比,FPGA的的灵活性要高于专用芯片ASIC,性能和实时处理能力优于CPU,无需NRE成本,上市时间也更快。不过,其功耗、成本、尺寸都大于专用芯片ASIC,应用开发门槛偏高,并不适合海量应用。
知名半导体专家(《芯事》作者)谢志峰博士认为:“发展FPGA必须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共同发展,如果国内芯片制程工艺达不到要求,FPGA产业很难达到最先进的水平。”
FPGA需要芯片、EDA工具及IP完整生态(图片来源:紫光同创)
FPGA是需要“芯片+EDA+IP”来实现功能的产品,如果把FPGA比作电脑,那么芯片相当于Intel CPU,EDA软件相当于微软OS,IP方案则相当于应用软件。电脑正常工作需要Intel CPU、微软OS、应用软件共同配合,FPGA也需要芯片、EDA、IP这些软硬件共同支撑实现功能。
不过,此处的EDA并不是指广义的通用EDA。广义的EDA 是芯片设计中必需和最重要的集成电路软件设计工具。广义EDA市场份额占据前三的Synopsys、Cadence(铿腾电子)和被西门子收购的Mentor,是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