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的情形驱动设计(Scenario Driven Design)

本文探讨了.NET Framework采用的情形驱动设计方法,通过张飞、关羽、诸葛亮三种类型的开发者视角,介绍了如何平衡API的易用性和功能性。文章强调了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考虑API的实际应用场景,而非单纯遵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NET的情形驱动设计(Scenario Driven Design)

在新概念泛滥的计算机业,甭管有事没事,每天不吆喝几句敏捷(Agile)啦、模型驱动(Model-Driven)啦、Ajax啦就显得特别没面子。但天天听这些日子久了胃会感到不适。所以呢,今天特别表彰一下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情形驱动(Scenario Driven)同学,也就是.NET Framework采用的设计方法。

情形驱动和模型驱动都是设计方法,不同的是情形驱动更侧重API的易用性和功能的协调。我们将开发人员分成三类,张飞、关羽、诸葛亮。咋没刘备呢?因为人家刘备是Manager。张飞是很生猛的那种,从来不看文档,兵书有什么好看的,先杀再说。张飞主要开发垂直应用,所用的API范围较小,但务必简单实用,不喜欢读书,喜欢在实践中学习。关羽比较实际,耍大刀之余也要看看兵法,可是文武双全的双学位呢。关羽比较注重功能和开发效率的平衡,又想高效的开发程序,又想能使用各种高级功能。诸葛亮则是先熟读兵书,而后一把羽扇论天下。要设计API给他用,那可必须将每处的实现原理详实道来,要是人家不满意,还得能允许人家用自己的实现替换。以前三位英雄各操各的家伙,而现在,要设计一个类库同时给这三位英雄用,这可不容易啊。

在模型驱动方法下,我们打开一个UML工具,用面对对象的方法设计好对象模型,然后去领工资。在情形驱动的方法下,这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反过来,首先要写一些用户将要如何使用这些API的样例,也就是情形(Scenario),然后根据这些用法来设计API。就好比设计汽车时首要考虑的是坐在车里开车的人的感受,而不是马力如何、改装的灵活度如何。这种方法设计的API有可能并不符合面对对象(OOP)原则,但其实,它正是强调不要拘泥于面对对象的方法来设计API。因为面对对象的方法是被发明用来设计易于修改、有弹性的内部实现的,而不是用于外部API设计的。

如何即能让张飞容易上手,又能给诸葛亮足够的功能和灵活度呢。很显然,用同一个API是无法做到的。这里所要用的原则就是“让常用功能简单,高级功能可用(Make the routine tasks easy, and the advanced tasks possible)”。在类方法上,为常用的方法调用提供参数很少的简单重载,同时为高级功能提供有足够参数的重载,如Graphics.DrawString();在类上,将常用类放在主名字空间内,高级功能类放在子名字空间内,如System.Drawing下是常用图形类,而高级矢量功能在System.Drawing.Drawing2D里,高级图像处理在System.Drawing.Imaging里。

张飞不看文档的脾气可不好对付,为了让他能够上手,API必须是自说明的(self-documenting)、可实验的(support experimentation)。自说明意味着新API必须和张飞所熟悉的东西类似,能够望文生义。比如组件的“创建、设置属性、调用方法”使用模式,如果你的API遵从这个模式,张飞肯定知道怎么用。可实验意味着要让老张能在用错的情况下,通过几次猜测和尝试找出正确用法,那么就必须在名字上具备引导性,同时要有指出该如何改正的异常信息。比如有个类PrintQueue提供打印队列的接口,但张飞根本不关心有没有打印队列,他只是要打印文档,只想到要用Printer。

诸葛亮倒是捧起文档,从头看到尾,然后想出一堆我们从没想过的用法,然后写5分钟的代码。要是我们的API哪里绊到人家了,那是咱的错。这时,功能、效率、灵活性、扩展性等经典思想跃然纸上。即使如此,仍不要忘了编程的最古老的原则:小就是美。越少的代码,bug越少。

张飞诸葛亮都搞定了,还怕关羽不成。

抛开严格定义不说,情形驱动和模型驱动里的用例研究(Use Case Study)有相似之处,都是要从使用方法的角度优化,只不过用例只考虑最终的软件用户。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Synopsys Design Compiler中`create_scenario`的用法或相关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Design Compiler(DC)的基本概念和场景(scenario)的作用。场景在综合过程中用于处理不同的工作条件,比如电压、温度、工艺角等,帮助设计在不同模式下优化。 用户提到参考了资料[^1],其中可能涉及Tcl脚本和DC命令的使用。我需要确保回答符合用户提供的格式要求:使用中文,数学表达式用$...$,独立公式用$$...$$,生成相关问题,并在引用处添加标识。 首先,`create_scenario`的基本用法是创建不同的工作场景,每个场景可以设置不同的约束和环境条件。可能需要解释如何用Tcl命令创建场景,设置工作模式(如func_mode、test_mode),以及相关的约束,比如时钟、电压、温度等。 接下来,用户可能需要知道常见的错误或问题,比如场景冲突、约束覆盖问题,或者优化不理想的情况。需要提供具体的例子,比如如何检查当前场景,如何确保不同场景的约束正确应用。 然后,生成相关问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进一步想了解的内容,比如如何验证场景是否生效,如何合并多个场景的约束,或者在不同工艺角下的优化策略。 同时,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说明用法和解决故障的方法,并引用提供的资料[^1]中的相关内容。例如,在提到约束设置时,可以引用Tcl与Design Compiler的笔记中的命令示例。 最后,检查LaTeX语法是否正确,避免格式错误,并确保所有数学表达式正确使用$符号。例如,如果有提到时序分析的公式,可能需要用$$...$$包裹。</think>### Synopsys Design Compiler 中 `create_scenario` 的用法与问题排查 `create_scenario` 是 Design Compiler 中用于定义多场景综合(Multi-Scenario Synthesis)的关键命令,通过为不同工作模式(如功能模式、测试模式)或工艺角(Process Corner)设置独立约束,优化设计在不同条件下的时序和功耗表现。 #### 1. **基本用法** ```tcl # 创建场景并设置约束 create_scenario -name func_mode set_operating_conditions -max_library "slow" -max "slow_1v2_125c" create_clock -period 10 [get_ports clk] # 切换场景并设置其他约束 create_scenario -name test_mode set_operating_conditions -max_library "fast" -max "fast_1v2_25c" create_clock -period 5 [get_ports clk] ``` - **关键参数**: - `-name`:场景名称,需唯一。 - `-setup`/`-hold`:指定场景的时序检查类型(默认包含两者)。 #### 2. **常见问题与解决** - **场景未激活**: 使用 `current_scenario` 检查当前场景: ```tcl current_scenario func_mode ``` 若未生效,需重新编译(`compile_ultra -scenarios [list func_mode test_mode]`)。 - **约束冲突**: 不同场景的约束(如时钟周期)需明确隔离。使用 `report_scenario` 验证约束是否独立应用: ```tcl report_scenario -scenarios [all_scenarios] ``` - **优化结果不符合预期**: 检查是否遗漏关键约束(如输入/输出延迟)。通过以下命令确认约束覆盖性: ```tcl report_timing -scenario func_mode report_power -scenario test_mode ``` #### 3. **高级应用示例** **多工艺角优化**: ```tcl # 定义不同工艺角的场景 create_scenario -name slow_corner set_process_number 3 # 对应慢速工艺角 create_scenario -name fast_corner set_process_number 1 # 对应快速工艺角 # 统一编译 compile_ultra -scenarios [all_scenarios]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