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导读
Anthropic最近发布的一篇颠覆性论文,为我们对大语言模型(LLM)的安全性和训练机制的理解敲响了警钟。长期以来,业界普遍认为要对大型AI模型进行恶意影响,必须掌握并注入大量比例的训练数据。然而,该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仅需极少量、固定数量的恶意样本,即可对任何规模的LLM实施成功的“后门攻击”。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担忧,它直接预示着一个充满恶意操纵、代码后门和品牌公关战的“死互联网”(Dead Internet)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发现的机制、潜在的滥用场景,以及我们应当如何理解数据投毒对未来AI生态和商业竞争带来的深刻挑战。
核心论点:极低比例样本即可对LLM进行后门投毒
传统的AI安全观点正在被彻底颠覆。数据投毒(Data Poisoning)是一种恶意行为,通过向训练语料库(training corpus)中注入特定文本,使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习得不良或危险的行为。
颠覆性发现:无关模型规模,只看绝对数量
以往的共识是,想要危害LLM,需要控制训练数据的一定比例(a proportion of the training data)。Anthropic的研究证明了这一观念的错误性。
- 关键数据点:在涉及高达130亿参数模型的实验设置中,仅需250个恶意文档就足以成功实现模型后门。
- 比例惊人:对于130亿参数的模型来说,这250个恶意文档(大约42万个令牌/tokens)仅占总训练令牌量的 0.000016%。这意味着在每一百万个令牌中,只有1.6个是恶意样本。
- 模型规模的悖论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2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