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这条路径的最终结果就是被裁员、坐在办公室里加班。过着感觉充实的生活,但实际上却没有做出什么成就; 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让我们没有充足的实践和资源,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抱怨不公,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让你更加的焦虑,其实也是在逃避责任; 世界上获取财富的方式有很多,关键在于你能否找到,它不会主动的去找你,需要自己去寻找。 获取财富的最佳方式就是用自己的个人价值去等价交换。
一、概念
这篇文章主要是帮助大家从“好学生>>好工作>>赚大钱”这个梦中醒来,虽然帮大家从这个梦中唤醒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在唤醒这个梦有两个危险点,所以在此之前需要先告诉大家两个点来打牢基础
第一个点:从好学生到好成绩再到赚大钱不仅是个梦,更是我们根深蒂固、潜移默化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比如班里两个同学,一个同学他好好学习,我们就会觉得他务正业,另一个同学他不好好学习,每天想着怎么赚大钱,不管他有没有赚到钱,我们都会认为他不务正业。
可以看到我们的价值观是围绕这样一条路径来展开的,如果我们不走这一条路,不仅会让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性和不确定性,而且让我们的价值观也发生冲突这也是第二个点
第二个点:打破原有的价值观却未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alternative),反而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问题甚至会让我们走上危险的路径
这篇文章会再接下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二、正反面
1.从正方两方面来告诉大家为什么“好学生>>好工作>>赚大钱”是一个梦,为什么是行不通的?
2.帮大家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的本质
在其中我会引入一些学习方法来帮大家更好把这些概念落地,那好我们从正向来推导,我相信大家都是走这条路径的,包括我自己从考取本科到出国留学或是考公考研,再到找到好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升职加薪,但是其实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或许大家没法直观感受,所以需要一个思想实验来帮大家可视化自己的天花板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1.思想实验
那为什么要做这个思想实验呢,因为我们人是存在认知偏差的(behavioral bias)
其中一个认知偏差就是我们会过度想象那些小概率的事情,但我们又没法知道这个小概率是多小。
比如我们去买彩票,我们会想像中了这个彩票我们会怎么花,但是我们没办法真正知道这个小概率是多小,在我们心中0.1%和0.0001%的偏差是没有感觉的,所以说我们在面对这个打工路径,我们会看到一些极端的成功案例,然后觉得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个样子。那如果要克服这个行为偏差,我们的思想实验是这样子的,我们推断一下我们的职业天花板大概率是什么在哪个位置,那怎么推断呢?我们这里有一个现成的案例,我们可以看看自己所在公司那些工作了十几年的前辈作为自己的天花板。那这里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们是你的天花板?就是你们能够来到同一个公司,那你们的背景(学历)、天赋、性格、面临的选择都是大差不差的,但是他比你多了一个筛选,就是survival bias(幸存者偏差),可能你不觉得在公司打工了几十年是一个多么大的成就,但是你没有经历这个筛选,可能你工作了几年适应不了,还是说因为一些原因被公司开掉,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公司把你开掉或者你不想待了,总之呢他们经历过幸存者筛选,而你还没有经历过,所以职场里的前辈大概率是你的天花板。
1.1正向推导
我们可以看一下他们,他们赚了多少钱,时间多花在了哪,乘以他们的入职年限,就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我猜,不仅不能给你带来财富自由,而且不能帮助你更好的孝敬爸妈,尽到子女的责任,甚至不能给你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那也就是说你在这样一个默认路径(default path)你的“好学生>>好工作>>赚大钱”很有可能不是能够给你带来你想要的生活,这条路径的终点就是被裁员或是在办公室里加班,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做自己想要的事情,所以这是正向推导的结论。
1.2.反向推导
反向推导就是以始为终,我们最后想到的是什么。
我们想到的是实现财富自由、实现人生价值,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足够多的财富,这里的财富不是钱,是你的资源、你的健康、你的时间,而金钱是交换这些的筹码。而问题就是,你想要的是这些,但是公司有义务帮你实现个人价值吗?公司想要做的是什么,是想要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那公司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实现尽可能低的价格来换取你尽可能更多的价值,并且在你的价值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的时候,会找一个更有价值、更有性价比的人来取代你,讲到这里可能要骂资本家了,在以后的文章中会通过课体思维和主体思维。
其实不要骂,因为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的,这样子做不仅不会改变的状况,而且会让你的心情更加难受。只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而已,能改变自己的境遇只能是我们自己,既然公司是它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实现你的个人价值,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觉得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是天经地义的,那就不得不要回到学校了,学校存在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就需要一批稳定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无论是通过打工的方式,还是消费,奠定形成社会的基石。
那学校在这边确实通过教育来提升个人技能,提升你的价值。在这中间也会有意无意的来塑造你的社会价值观,让你认为打工是一个好事儿,不打工就是不务正业。总之这是一个很优的设计,但是落到我们的身上未必是我们个体想要的。这也是我们应该睁眼看世界,在为这个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1.2.1世界的规则
那么这个世界规则是什么?就是这个世界的财富有很多,但是没有人会白白给你,需要你自己去拿。获取财富的最佳方式是等价交换。用你的个人价值来交换,个人价值是通过满足市场需求形成的 ,是可以在工作和副业的过程中慢慢培养、慢慢建立的,也是可以通过杠杆效应来放大的,在后面我会继续出一篇文章来教大家如何具体落实,怎么在工作中建立个人价值,怎么将个人价值在副业中商业化变现。
1.2.1.1注意
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大家,个人价值是市场定义的,不是老板或家长定义的,搞清楚这个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习惯的是别人告诉我们价值是什么,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经历着考试,考试的过程中卷子是明确的,题目是固定的,然后都是要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答,你答的越难越有价值,可是在社会中没有人给你这样一个考试。或者我给大家举另外一个比方,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社会的真是规则是什么?
你面对的不是一套试卷,而是有100套试卷,上面有1万道题,你可以用相关的知识来解答这道题目,答对一道你可以获得相应的价格,但是这个题目的价值是用阿拉伯文来写的,那你应该要做什么呢?这个时候你不应该去做那道最难的题,或是自己最拿手的那道题,而是你先应该学一下阿拉伯语,知道每道题的价格是什么样的。
在这个比方里,如何理解市场,就是阿拉伯语,你只有知道市场对不同的技能的价值定价的,才能找到那道最有价值的卷子和那道题去解答,这里边或许有些东西是你擅长的,或不擅长的,但是不要错把自己擅长的定义为有价值的东西,也不要把难的作为有价值的东西,而是要寻找什么东西有价值,再想法设法去解答。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感受教育体系给我们的思维带来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所以说为了帮助大家能更好的可视化这样的影响。在后面的文章会引入小s同学,他跟你是一摸一样的人,但是他学完了这门课程,拥有了和你不一样的思维。在后面的面临同样的一件事情会有什么不同结果,然后你可以看到,虽然你和小s有同样的开局,但是小s同学通过工作一步步打造、积累自己个人价值,并且去变现、去扩大。而你在面对这样一个机会可能捉不到这个机会,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一个机会。一篇文章虽然不能帮你改变你的起点,让你明天变得有钱有资源,但是可以改变你的认知、改变你的加速度,假以时日,能够让你可以达到更高的天花板、更快的成长速度和更多的个人价值。
那好我们确认了小s与你最大的区别就是认知,那么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会教你如何在一个垃圾充斥的时代,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本文摘抄自B站课代表立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