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Error 32] Broken pipe——造成此错误的一种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法

本文详细解析了前端使用jQuery Ajax的get方法请求服务器数据时,因点击<a>标签导致页面刷新的问题。通过对比<a>和<button>标签的行为差异,阐述了解决方案,并附带代码示例。

目标:异步调用——前端用jQuery Ajex中的get()方法请求服务器上的json数据,并显示在页面上。

错误显示如下:

10.10.10.252 - - [15/Aug/2018 19:59:09] "GET /cadastreSearch?level=15 HTTP/1.1" 200 -
----------------------------------------
Exception happened during processing of request from ('10.10.10.252', 35198)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usr/lib64/python2.7/SocketServer.py", line 593, in process_request_thread
    self.finish_request(request, client_address)
  File "/usr/lib64/python2.7/SocketServer.py", line 334, in finish_request
    self.RequestHandlerClass(request, client_address, self)
  File "/usr/lib64/python2.7/SocketServer.py", line 651, in __init__
    self.finish()
  File "/usr/lib64/python2.7/SocketServer.py", line 710, in finish
    self.wfile.close()
  File "/usr/lib64/python2.7/socket.py", line 279, in close
    self.flush()
  File "/usr/lib64/python2.7/socket.py", line 303, in flush
    self._sock.sendall(view[write_offset:write_offset+buffer_size])
error: [Errno 32] Broken pipe

错误描述:定义了标签<a>Process 1</a>的click事件,页面加载完成后点击"Process 1"来调用$.get()函数,页面会被刷新,且没有数据被显示。通过调试,发现$.get(url, data,function,datatype)执行成功,且服务器会返回Response Header,其中显示“200 OK”。但是再往下执行页面就会刷新,所有资源被重新加载,后台服务器报错(如上所示)。

出错的原因:使用了标签<a> 来绑定“click”事件,至于为什么点击<a>会导致页面的刷新具体原因还未清楚。

解决方法:改用标签<button>或其他不会刷新页面的标签。

参考资料:https://blog.youkuaiyun.com/zsdt345a780rfajwet/article/details/72828816

                  https://bbs.youkuaiyun.com/topics/390786750

第一篇文章中的方法我其实已经加在python代码中了,并没有起作用。因为同样是Broken Pipe错误(客户端在服务器返回前,就已经断开连接,服务器端写response才报错),我的是因为页面刷新,导致之前的连接断开,她的原因就是单纯Ajex跨域吧。

第二个链接才是真正启发我找到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的。

最后,附上代码:

<script>
	$(function(){
		init();
	});
	$(function () {
		$("button[name='process1']").click(function () {
		    alert("click on the process1 entry!")

            $.get(url + '/cadastreSearch', {
                level: map.getZoom()

            }, function (data) {
                redline = L.geoJSON(data[0], {
                    color: 'red',
                    onEachFeature: onEachFeature
                });
                map.addLayer(redline);
                freehold = L.geoJSON(data[1], {
                    color: 'blue',
                    onEachFeature: onEachFeature
                });
                map.addLayer(freehold);
                usedlandrl = L.geoJSON(data[2], {
                    color: 'green',
                    onEachFeature: onEachFeature
                });
                map.addLayer(usedlandrl);
                console.log(data[2]);
            }, "json");
        })
    })
	$(function(){
		layershow();
	});
	</script>

 

<think>好的,我需要解决用户关于“sh:write error: Brokenpipe错误的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之前提到的引用内容,看看有没有相关的信息。引用1提到,当管道前的命令(如ls)向管道写入数据时,如果管道后的命令(比如另一个处理命令)提前关闭了管道,就会导致写入失败,出现Broken pipe错误。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后面的命令处理完所需数据后关闭管道,而前面的命令还在继续写入,从而触发错误。引用3也解释了类似的情况,比如cat和grep的例子,grep提前退出导致管道关闭,cat无法继续写入。接下来,用户的问题是关于sh出现同样的错误可能原因包括管道命令的处理顺序、数据量过大导致提前关闭,或者信号处理问题。解决方案方面,引用2提到通过调整命令顺序或使用临时文件来避免管道问题,比如在sort命令中使用-o参数。此外,引用3建议在命令中添加处理SIGPIPE信号的选项,如使用`cat ...| grep...|| true`来忽略错误。 我需要将这些信息整合成用户容易理解的原因解决方案。要确保结构清晰,分点列出,并且用中文回答。同时,根据用户要求生成相关问题,比如如何避免管道错误、其他常见错误、调试技巧等。最后,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引用内容,确保所有相关解决方案都被涵盖,比如使用临时文件、调整缓冲区大小、忽略信号等。还要注意用户可能的应用场景,比如Shell脚本中的处理,或者长时间运行的命令,引用4提到的SSH断开问题虽然不直接相关,但可以作为类似原理的扩展。 总结下来,回答应包括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分点说明,并生成相关问题。确保引用标注正确,比如引用1、3、2等。</think>### 'sh: write error: Broken pipe' 错误原因解决方案 #### **原因分析** 1. **管道通信机制冲突** 当使用管道(`|`)连接多个命令时,前一个命令(如 `sh`)会持续向管道写入数据,后一个命令(如 `head` 或 `grep`)会持续读取数据。若后一个命令提前处理完所需数据并关闭管道,而前一个命令仍在尝试写入,就会触发 `Broken pipe` 错误[^1][^3]。 2. **数据量过大或处理速度不匹配** 例如 `sh` 生成大量输出时,若后续命令(如 `head -n 20`)仅读取前20行后退出,管道会被关闭,但 `sh` 仍在继续写入剩余数据,导致错误[^5]。 3. **信号处理问题** 系统会向仍在写入的进程发送 `SIGPIPE` 信号,默认行为是终止进程并报错[^3]。 --- #### **解决方案** 1. **调整命令顺序或限制输出量** - 在管道前使用 `head` 或 `tail` 提前限制输出行数,避免后续命令过早关闭管道。 示例: ```bash sh generate_data.sh | head -n 100 | process_data.sh ``` 2. **忽略 `SIGPIPE` 信号** 在命令末尾添加 `|| true` 或使用 `trap` 忽略信号,防止错误中断脚本: ```bash sh generate_data.sh | grep "pattern" || true ``` 3. **使用临时文件缓冲数据** 对于大数据量场景,将中间结果写入临时文件,避免直接通过管道传输: ```bash sh generate_data.sh > tmpfile && process_data.sh < tmpfile ``` 4. **调整管道缓冲区大小** 通过工具(如 `stdbuf`)修改缓冲区设置,平衡读写速度: ```bash stdbuf -oL sh generate_data.sh | process_data.sh ``` 5. **检查命令逻辑合理性** 确保管道后的命令不会因条件不满足(如 `grep` 未匹配到内容)而提前退出[^3]。 --- #### **典型场景示例** 假设脚本中执行以下命令: ```bash sh generate_large_output.sh | head -n 10 ``` - **问题**:`head` 读取10行后退出,关闭管道,但 `sh` 仍在写入后续数据。 - **修复**:在 `sh` 命令中直接限制输出行数: ```bash sh generate_large_output.sh | head -n 10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