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lay 认证作为苹果封闭体系下的认证,标准围绕基础资质、网络通信、音视频传输、安全加密等多维度制定,AirPlay 2 还额外增加了多设备协同相关专属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资质与兼容性标准
关联认证必备:申请认证的设备必须先通过 Wi-Fi 联盟的 Wi-Fi 认证以及 Wi-Fi 多媒体(WMM)认证,若属于硬件配件类产品,还需同步具备 MFi 会员资质,这是接入苹果 AirPlay 生态的基础门槛。
系统版本适配:发送端设备需满足 iOS 11.4+(音频)或 iOS 12.2+(视频)、macOS 10.14.5 + 等最低系统版本要求,接收端产品则要适配主流苹果设备,确保与不同型号的 iPhone、iPad、Mac 等设备正常交互。
网络与设备交互标准
依赖 Bonjour 协议:必须通过 Bonjour 协议完成本地网络中的设备自动发现,确保接收设备能被苹果发送端快速且准确识别,同时需规范 Bonjour 服务的广播方式、组播配置等参数。
传输协议规范:严格遵循 RTSP 作为控制信令协议,按固定序列发送 GET/info、POST/pair - verify 等 RTSP 请求完成传输初始化,其中音频传输对应 Type=96,视频传输对应 Type=110,通过 RTP 或 TCP 协议实现媒体流传输。AirPlay 2 设备还需支持 NTP/PTP 时间协议,实现多设备时间对齐。
音视频传输性能标准
音频传输:基础版需支持 AAC 加密格式传输,AirPlay 2 还需兼容 ALAC 无损音频格式,且能实现 CD 品质(44.1kHz, 16 - bit)或更高(如 48kHz)的音频传输;多设备场景下要保证毫秒级同步播放,无回音、延迟问题,同时支持音频设备分组重分配与独立音量调节。
视频传输:视频内容需经 H.264 编码后,通过 AES - CTR 加密分块传输,接收端需准确解密还原数据流;屏幕镜像等功能需保证分辨率适配、画面无卡顿,且音频与画面同步,无明显音画错位。
元数据同步:需确保歌曲名称、歌手、视频进度等元数据能实时同步到接收端并正常显示。
安全加密标准
多重认证机制:需完成身份验证与密钥协商,可选指纹校验环节,同时支持 RSA 认证、FairPlay 安全认证等至少一种认证类型,AirPlay 2 设备还需适配系统配对、临时配对等认证方式。
数据加密传输:采用 AES 加密算法对音视频流进行加密处理,部分场景通过 SSL/TLS 保障传输安全,建立安全的会话密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取、篡改。
访问控制规范:支持核心工具配对与加密机制,可建立信任列表,仅授权设备能接入,避免未授权设备非法连接。
AirPlay 2 专属扩展标准
多设备协同:支持通过 iOS “家庭” App 进行设备分组管理,可组合成立体声对或实现全屋播放,且支持跨设备续播,如从电视切换到音箱时播放状态无缝衔接。
向下兼容:需兼容旧版 AirPlay 协议,确保与仅支持初代 AirPlay 的设备正常通信,同时固件更新后仍能稳定保留 AirPlay 2 的全部功能,无兼容性故障。
* 本文为技术科普文章(非商业推广广告),含部分AI创作,仅供参考;如有技术疑问,请联系平台运营人员进行修改。
37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