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
1、函数的定义:在类中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段独立小程序。
注:函数也是方法;
函数的格式:
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函数名(参数类型 形式参数1,参数类型 形式参数2,…){
执行语句;
return 返回值;
}
返回值类型:函数运行后的结果的数据类型。
参数类型:是形式参数的数据类型。
形式参数:是一个变量,用于存储调用函数时传递给函数的实际参数。
实际参数:传递给形式参数的具体数值。
return:用于结束函数。
返回值:该函数运算后的结果,该结果会返回给调用者。
2、函数的特点
定义函数可以将功能代码进行封装
便于对该功能进行复用
函数只有被调用才会被执行
函数的出现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对于函数没有具体返回值的情况,返回值类型用关键字void表示,那么该函数中的return语句如果在最后一行可以省略不写。
注意:
函数中只能调用函数,不可以在函数内部定义函数。
定义函数时,函数的结果应该返回给调用者,交由调用者处理。
3、函数的应用
需求:定义一个功能,可以实现两个整数的加法运算。
分析:
该功能的运算结果是什么?两个数的和,也是一个整数(int)
在实现该功能的过程中是否有未知内容参与运算?加数和被加数是不确定的。(两个参数int,int)
代码:
int getSum(int x,int y){
return x+y;}
4、函数重载
如图方法重载解图:
数组
1、概念
同一种类型数据的集合。其实数组就是一个容器。
好处:可以自动给数组中的元素从0开始编号,方便操作这些元素。
2、格式:
(1)元素类型[] 数组名 = new 元素类型[元素个数或数组长度]; (2)元素类型[] 数组名 = new 元素类型[]{元素,元素,……};
3、数组的内存结构
如图数组解图:
Java程序在运行时,需要在内存中的分配空间。为了提高运算效率,有对空间进行了不同区域的划分,因为每一片区域都有特定的处理数据方式和内存管理方式。
栈内存
用于存储局部变量,当数据使用完,所占空间会自动释放。
堆内存
数组和对象,通过new建立的实例都存放在堆内存中。
每一个实体都有内存地址值
实体中的变量都有默认初始化值
实体不在被使用,会在不确定的时间内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注意: 数组常见的错误:
数组脚标越界异常(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空指针异常(NullPointerException)
二维数组
格式:
(1)int[][] arr = new int[3][2];
解析:定义了名称为arr的二维数组 二维数组中有3个一维数组
每一个一维数组中有2个元素
一维数组的名称分别为arr[0], arr[1], arr[2]
给第一个一维数组1脚标位赋值为78写法是:arr[0][1] = 78;
(2)int[][] arr = new int[3][];
解析:二维数组中有3个一维数组
每个一维数组都是默认初始化值null
可以对这个三个一维数组分别进行初始化,如:
arr[0] = new int[3];
arr[1] = new int[1];
arr[2] = new int[2];
(3)int[][] arr = {{3,8,2},{2,7},{9,0,1,6}};
解析:定义一个名称为arr的二维数组
二维数组中的有三个一维数组
每一个一维数组中具体元素也都已初始化
第一个一维数组 arr[0] = {3,8,2};
第二个一维数组 arr[1] = {2,7};
第三个一维数组 arr[2] = {9,0,1,6};
第三个一维数组的长度表示方式:arr[2].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