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心态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Brett Cannon 的一篇关于自己为什么停止了对Python社区提供志愿者服务的反思。

原文链接如下:

http://www.snarky.ca/why-i-took-october-off-from-oss-volunteering

看完之后,竟有种共鸣于心。虽然和那位大拿相比,自己什么都不是。其实我也会经常的反思自己,反思种种。


关于阅读

阅读可以很好的鉴定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宁静。心静了,书才读得下去。如若不然,也指定是蜻蜓点水般,浮光掠影,既浪费了时间,又徒增了烦恼。还不如做点喜欢的事,至少那样还能获得些许快乐。

在想学习的时候学,不想学的时候还是不要勉强的好。但如果每时每刻都不想学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很多知识,看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 学了一遍又一遍,怎么就学不会。难道真的是IQ的原因吗? 这里我也有点自己的小小的看法(很有可能不正确,还望不要苟同,有自己的想法就可以啦)。

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书店的那些复习资料重视会充斥着《XX状元笔记》, 《XX是怎么考上清北的》, 《XX学习宝典》,这些东西可能会有用,当然大部分是没用的。

成功的路不可能被复制,人不可能两次掉进相同的河里。

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思维的闪光点后,会发生质变的。

如果有些时候感觉,自己对于某一个东西学了很久也学不会,那就不要专注学了,去发现如何学,这样可能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于记忆

大部分人IQ什么的都是相当的,为什么有些人对于某些知识一下就懂,而有些人似乎怎么学也是白搭呢? 当然不排除特殊的情况, 比如天才啦什么的。

我个人觉得是方法的问题,一个适合抑或是不适合的方法而引起的。

“我非鱼,不知鱼之乐也”,我也不是其他人,所以我没有资格就这样进行总结。 我这里仅仅是拿自己为例,讲讲自己的一点看法。

小学的时候,我的记忆力“很强”,背诵速度也很快。班级早读的规矩就是背诵老师早读开始的时候布置的课文,背完就可以回家了。然后我总是能在5分钟之内收拾书包,走人。 老师就很惊讶,让我给她讲讲为什么能背这么快,当时还小,不懂事,更别说找原因了。所以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现在想想,当年确实是掌握了一些技巧的,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孩子的,也不妨让自己的孩子试一试,万一有效,那我也很欣慰啦):

无意义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真的无意义, 要把无意义的先变成有意义的,这样脉络梳理通顺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比如下面这首古诗: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宋代诗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初一看来,毫无头绪。特别是对于小孩子,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想必也是更难的,这里介绍的就是如何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快速的背诵出来。

类似于这种的,我就是采用:“瞎想胡诌”的方式。
首先是第一句,想象一下小河边有一个茅草屋
然后第二句, 什么什么醉鬼,加上一个白头发的老婆婆
第三句, 大儿子小儿子不知道干着啥
最后一句, 小儿子在河边剥莲子。
最关键的就是把这几句按顺序的关联起来,否则的话背诵的顺序就会出错了。
那就是把从每一句中找出一个字,串起来,就像串糖葫芦的似的串起来。
这里也不妨拿出这样几个字:

小,草; 好,白;大,中;小,溪;

组成一句话,可以随意的编造:

小草好白啊, 生长在超大的河边,一般大的河边,还有小河边。

注意好顺序之后,将刚才的每一个关键字着重进行记忆,这样很轻松的就可以背出自己不甚理解的诗词啊什么的啦。而且文本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古诗词,推广到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可行的。

如果,你发现这对你没什么用。那也是正常的,这也正好照应了第一个话题。

不是每一个人的学习方法都适合自己。

如果你发现这对你,或者对你的孩子有帮助,那么这对于你我而言将会是一件高兴的事。

关于评论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事,评论也铺天盖地,但这跟今天的话题没有太大的联系,我想说的是关于博客上的评论。

前几天,写了一篇博客,关于轻量级数据持久化框架的文章。本着分享的心境才发表的,但是最后给自己的感觉就好像是打了广告一样,心里多多少少有点烦。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的链接中的评论(已使用锚点定位,直达评论区):
http://blog.youkuaiyun.com/marksinoberg/article/details/53163704#comments

有给出真挚建议的,有真心点赞的,有冷嘲热讽的,有盲目跟风的··· ···

我不想当面的去回复说XXXX,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就算最终争论出了个孰好孰坏,又有什么意义?

那样的话,让原本就偏离了博客分享这一个理念距离我们会更远。

我给出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没有任何褒贬,仅仅是单纯的对待这个现象。

发表评论的前提是自己真的用心看完了这篇文章, 而不是简单的瞥了一眼,然后拿自己的主观上的“臆想”来和这片文章作对比。你的经验告诉你,有很多东西比你目前看到的这篇博客上介绍的强一万倍,所以眼前的这篇文章就是个辣鸡。然后为了显示自己多么的博学,就堂而皇之的留下了自己的评论:

XX比你这个好多了;YY很早之前就有了好嘛;这早就不用了ZZ, AA, BB, CC··· ···

我不知道写这些评论的人当时的心态到底是什么?但是我是不是可以肯定,这些评论是那些内心浮躁的人的发的(当然了,读者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可以不赞同,因为这句话本身也很有可能是不正确的)。借此以彰显自己的博学,视角的开阔··· ···

我对于这类人是鄙夷的,发自内心。但是我基本上不回去反驳,因为这没有意义。越是反驳,他们会越来劲,最终的后果就是徒劳的口水战,给干净的博客带来让读者讨厌的色彩。 还不如不反驳,留他在那,相信会有人理解博主的良苦用心的。

对于那些给出真挚建议的,相信大部分博主都会有发自内心的一笑吧。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一个人的评论,以及文章风格,都是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素养的。好与坏,无非对于他人。 做好自己,就够了。

关于交流

程序员嘛,不可避免的会加几个技术群,大家讨论一下心得什么的,唠个嗑,开心就好。但是我却经历过几段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基本上大同小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下面的这个故事:

同在XX群的一个陌生人,请求添加你为好友。然后本着给人面子的心意,添加为了好友,礼貌性的打了招呼。 然而对方上来就问,你是XX开发的吗?能怎么怎么吗?··· ···

然后突然给你个链接(还是希望大家为了安全着想,不要随便打开陌生人的链接),或者让你搜一下XX关键字。结果竟然是让你去下载他开发的一个app,或者其他什么。等等。然后如果没有下载,果断删了你。

这真的让人哭笑不得,然而我却经历了不下三次。所以从那以后,基本上我就不怎么同意好友申请了,群里聊聊,开心就好。

从做事上分析做人,其实是很容易的。大家都懂的道理,也没必要说出来啦。

个人感觉,做人还是不要膨胀的好,心平气和的大家一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多好,何必在言语上逞一时之强,而且这也并不能让别人高看你一头。

安安静静的交流,岂不更好?

【基于QT的调色板】是一个使用Qt框架开发的色彩选择工具,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常见的颜色选取器。Qt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广泛应用于桌面、移动和嵌入式设备,支持C++和QML语言。这个调色板功能提供了横竖两种渐变模式,用户可以方便地选取所需的颜色值。 在Qt中,调色板(QPalette)是一个关键的类,用于管理应用程序的视觉样式。QPalette包含了一系列的颜色角色,如背景色、前景色、文本色、高亮色等,这些颜色可以根据用户的系统设置或应用程序的需求进行定制。通过自定义QPalette,开发者可以创建具有独特视觉风格的应用程序。 该调色板功能可能使用了QColorDialog,这是一个标准的Qt对话框,允许用户选择颜色。QColorDialog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的颜色选择,通常包括一个调色板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或点击来选择RGB、HSV或其他色彩模型中的颜色。 横渐变取色可能通过QGradient实现,QGradient允许开发者创建线性或径向的色彩渐变。线性渐变(QLinearGradient)沿直线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过渡颜色,而径向渐变(QRadialGradient)则以圆心为中心向外扩散颜色。在调色板中,用户可能可以通过滑动条或鼠标拖动来改变渐变的位置,从而选取不同位置的颜色。 竖渐变取色则可能是通过调整QGradient的方向来实现的,将原本水平的渐变方向改为垂直。这种设计可以提供另一种方式来探索颜色空间,使得选取颜色更为直观和便捷。 在【colorpanelhsb】这个文件名中,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与HSB(色相、饱和度、亮度)色彩模型相关的代码或资源。HSB模型是另一种常见且直观的颜色表示方式,与RGB或CMYK模型不同,它以人的感知为基础,更容易理解。在这个调色板中,用户可能可以通过调整H、S、B三个参数来选取所需的颜色。 基于QT的调色板是一个利用Qt框架和其提供的色彩管理工具,如QPalette、QColorDialog、QGradient等,构建的交互式颜色选择组件。它不仅提供了横竖渐变的色彩选取方式,还可能支持HSB色彩模型,使得用户在开发图形用户界面时能更加灵活和精准地控制色彩。
标题基于Spring Boot的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阐述基于Spring Boot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及本文方法与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介绍二手物品交易的市场需求和Spring Boot技术的适用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当前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3论文方法与创新点说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在系统设计中的创新之处。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介绍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2.1Spring Boot框架解释Spring Boot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特性。2.2数据库技术讨论适用的数据库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角色。2.3前端技术阐述与后端配合的前端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第3章系统需求分析详细分析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3.1功能需求列举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模块。3.2性能需求明确系统应满足的性能指标和安全性要求。第4章系统设计与实现具体描述基于Spring Boot的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4.1系统架构设计给出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和各模块间的交互方式。4.2数据库设计详细阐述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数据操作流程。4.3界面设计与实现介绍系统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交互的实现细节。第5章系统测试与优化说明对系统进行测试的方法和性能优化的措施。5.1测试方法与步骤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数据的准备及测试流程。5.2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5.3性能优化措施提出针对系统性能瓶颈的优化建议和实施方案。第6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改进空间。6.1研究结论概括本文基于Spring Boot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主要发现和成果。6.2展望与改进讨论未来可能的系统改进方向和新的功能拓展。
1. 用户与权限管理模块 角色管理: 学生:查看个人住宿信息、提交报修申请、查看卫生检查结果、请假外出登记 宿管人员:分配宿舍床位、处理报修申请、记录卫生检查结果、登记晚归情况 管理员:维护楼栋与房间信息、管理用户账号、统计住宿数据、发布宿舍通知 用户操作: 登录认证:对接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模拟实现,用学号 / 工号作为账号),支持密码重置 信息管理:学生完善个人信息(院系、专业、联系电话),管理员维护所有用户信息 权限控制:不同角色仅可见对应功能(如学生无法修改床位分配信息) 2. 宿舍信息管理模块 楼栋与房间管理: 楼栋信息:名称(如 "1 号宿舍楼")、层数、性别限制(男 / 女 / 混合)、管理员(宿管) 房间信息:房间号(如 "101")、户型(4 人间 / 6 人间)、床位数量、已住人数、可用状态 设施信息:记录房间内设施(如空调、热水器、桌椅)的配置与完好状态 床位管理: 床位编号:为每个床位设置唯一编号(如 "101-1" 表示 101 房间 1 号床) 状态标记:标记床位为 "空闲 / 已分配 / 维修中",支持批量查询空闲床位 历史记录:保存床位的分配变更记录(如从学生 A 调换到学生 B 的时间与原因) 3. 住宿分配与调整模块 住宿分配: 新生分配:管理员导入新生名单后,宿管可按专业集中、性别匹配等规则批量分配床位 手动分配:针对转专业、复学学生,宿管手动指定空闲床位并记录分配时间 分配结果公示:学生登录后可查看自己的宿舍信息(楼栋、房间号、床位号、室友列表) 调整管理: 调宿申请:学生提交调宿原因(如室友矛盾、身体原因),选择意向宿舍(需有空位) 审批流程:宿管审核申请,通过后执行床位调换,更新双方住宿信息 换宿记录:保存调宿历史(申请人、原床位、新床位、审批人、时间) 4. 报修与安全管理模块 报修管理: 报修提交:学生选择宿舍、设施类型(如 "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泰 戈 尔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