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 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
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一个数据元素可以让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数据对象:
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
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 集合:同属一个集合
- 线性结构:一对一
- 树形结构:一对多
- 图状结构或网状结构:多对多
Data_Structure = (D,S)
逻辑结构:
描述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物理结构: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映像),又称存储结构。它包含数据元素的表示和关系的表示。用一个可以由若干位组合形成的一个位串表示一个数据元素,称这个位串为元素或节点。当数据元素由若干数据项组成时,位串中对应于各个数据项的子位串称为数据域。
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机中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顺序映像和非顺序映像,由此得到两种不同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数据类型:
一个值的集合和在这个值集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 原子类型
- 结构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
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
- 原子类型:变量的值不可分解
- 固定聚合类型:变量的值由确定数目的成分按某种结构组成
- 可变聚合类型:构成可变聚合类型的值的成分的数目不确定
算法:
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每个指令代表一个或多个操作。
- 有穷性
- 确定性
- 可行性
- 输入
- 输出
设计要求:
- 正确性
- 可读性
- 健壮性
- 效率与低存储要求
算法效率的度量
- 事后统计的方法
- 事前分析估算的方法
渐近时间复杂度
T(n)= O(f(n))
空间复杂度
S(n) = O(f(n))
数据结构基础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9-06 17:50:40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