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孩子,你慢慢来(彩插新版) (龙应台"人生三书")》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的作品,书中记录了她作为母亲的成长经历和育儿思考。作者探讨了如何在做母亲和个人之间找到平衡,强调母亲在孩子教养中的天赋权利,并分享了处理婆媳关系、兄弟情感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这本书是对亲子关系深刻洞察的体现,提醒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时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索世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孩子,你慢慢来(彩插新版) (龙应台"人生三书")》
作者:龙应台

野心

  • 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 在漠漠穹苍和莽莽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记”。

    跟随作者经历孩子的成长的过程,我再经历了一遍孩提时代,思考他的思考、动作、哭声、笑声、摆手、跷脚、抿嘴、打挺、扭身,模范各种动物、声音、动作、姿势,体会他的成长,规范自己的言行,“创世记”应该就是如此。

  • “怎么没有?若冰,”妈妈兴奋得比手画脚起来,“台湾不能只靠钱,还要有内涵。台湾人以前只顾自己求生存,现在富足了,就会渐渐地‘放眼世界’,不是口号,真正地开始放眼世界,扩大关怀的范围,台湾要有自己的世界观,用中国人的观点独立地了解世界——”

一位了不起的母亲的远见卓识,在之后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都身体力行,独立思考,扩展眼界,给予孩子最优秀的榜样。

  • 这家书店只卖两种书:社会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我的手指在寻找答案,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没有它空旷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且不论过去狭隘的观念,就是如今,群体给予母亲的空间相对父亲而言少太多,尤其是家庭主妇,家庭没给予宽容的同时,更多的是不间断的要求,既要孩子管好,也要家庭照顾好。但是不论在辛苦,抱着孩子时那份忘我的喜悦、疼爱,都会将前一秒的情绪融化,是我们影响了孩子,还是孩子治愈了我们?

欧嬷

  • 客厅里传来追逐嬉笑的声音。妈妈把照片藏进口袋里。婆婆那个本子里,有华安爸爸从出生到十四岁的成长镜头,婆婆不愿意将本子送给媳妇,媳妇也明白她的念头:现在这个男人当然完全地属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过去却属于我,做母亲的我。

这估计是婆媳关系非常微妙的缘由吧,记着能理解各自的界限,互换角度去对待彼此。

写给怀孕的女人

  • 我喜欢这个方式。上一代与下一代的经验不同、观念有异,客观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对孩子的教养观念绝对是差异多于同意的。两代人同时争取对孩子的“主权”,冲突就避免不了。那么这个“主权”究竟应该给做母亲的,还是给做奶奶的呢?我相信母亲有天赋的权利,任何剥夺母亲生、养权利的制度都是不合生物原则的。

真真的希望我们传统的上一辈人能理解这一段,我也非常之赞同作者的看法,这不仅是父母的权利,更是父母的责任。

葛格和底笛

  • 此后,妈妈发现,人类分两种:那做过父母的,而且养过两个孩子以上的,多半和艾瑞卡一样,来看婴儿时,不会忘记多带一份给老大的礼。那不曾做过父母或只有独生儿女的,只带来一份礼。

牢记之。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恰好太太和我讨论一个新闻,一个四岁的孩子在虐待几个月大的宝宝,在一个非常相近的家庭里,我就给她讲了这段故事。手心手背都是肉,当我们迎接新生命到来时候,更应多注重已经开始认识世界的大孩子的感受,在孩子开始相处的时候,慢慢教会分享、爱亲人,消除孩子内心最原始的嫉妒,父母更是要在这方面身体力行。

[跋]放手/华安

  • 今天,我却以母亲的“异国文化”为荣,以这样的母亲为荣。即使我们在过去的岁月里常常有沟通的困难,我想告诉她:不要忘记这些过去的记忆,因为这些记忆,会跟着我们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过,它们不再像我们儿时那么的明显。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们心中永远的位置,或许,它就会容易一点点。

孩子的成长、思考能力、想法都是远超过我们对孩子的想象,每次见到孩子总有一种自己适应力无法赶上的感觉,时常也听到太太在说孩子现在越来越活蹦乱跳,孩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自己都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孩子,你慢慢来。 可总有会考虑,我们何时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来,让他自己洗漱、选择玩具、上学、看故事书、交朋友等等。一想起,做父母的总隐隐作痛,各种恐怖的新闻开始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闪现,可知放开小崽,割肉之疼。我们都还没有教完孩子生活技能,如何辨别是非,如何看清邪恶,还有太多的嘱咐和担忧,真的,没有准好的时刻表。

结束语

没想到这本书居然在上班路上看完,短短两天,为人父母的对这本书肯定爱不释手,再回忆了一遍同孩子的点点滴滴。书中没有大谈道理,就在慢慢回忆孩子成长的过程,文字间满满的都是母亲的爱,如何鼓励孩子去探索,认真挑选故事书,耐心解释孩子的问题等等。在孩子的认知上如何给予最客观最容易接受的传达,如何让孩子更愉快的接受大人的世界,当然少不了如何了解孩子的想法便于安抚他的情绪。作者的经历,给了父母一个很好的示范,我们不需要做很多规范,只要告诉孩子最基本的,其余的就等着孩子来提问、开发。不得不说,我越来越喜欢龙应台的文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