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conclusion

本文分享了移动端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包括iPhone点击事件、异步加载、ajax轮询、垂直对齐、rpx单位使用、UC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项目中的日常总结:

iphone移动端点击事件不好使

做移动端音乐播放器时,绑定的点击事件在iPhone没反应,不起效果,安卓上都没问题,事件能正确触发,但是在iPhone没反应。
开始觉得是写法问题,后来发现,是由于iPhone上,点击的对象,必须加上一个样式,拥有cursor:pointer这个样式,就没问题了

setTimeOut和promise.prototype.then()

setTimeOutpromise.prototype.then() 都是异步加载,两个都是等主线程执行完之后,再执行的。

ajax轮询

指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一个连接方式,踏实定时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查询数据。通过设置定时器实现一段时间发送请求。
定时器是最简单的ajax轮询方式。

vertical-align

vertical-align默认是baseline,基于底端对齐,center、top;有图片和文字时,将vertical-align设置为top,就可以文字和图片对齐了

.action .action-photo image {
  width: 120rpx;
  height: 120rpx;
  margin-left: 25rpx;
  position: relative;
  overflow: visible;
  vertical-align: top; // 文字基于图片顶端对齐
}

关于rpx

rpx: responsive pixel,可以根据屏幕宽度自适应。

规定屏幕宽度为750rpx。如果在iphone6上,屏幕宽为375px,共有750个物理像素,则750rpx=375px=750物理像素。

一般移动端开发是以iphone6作为视觉稿的标准,因在iphone6上,1rpx=0.5px,方便换算。

注意:在iphone6标准下,1px=2rpx;在电脑测试18px的字体,在小程序中要设置36rpx。

针对uc

1.UC浏览器的touch事件问题

正常的浏览器触发touch事件的顺序都是touchstart、touchmove、touchend,但是UC浏览器中是touchstart、touchmove。没有touchend

原因是android平台的UC浏览器中touchend事件只有在tap(即轻触后立即离开屏幕)时是每次都触发的,滑动后才离开屏幕触发touchend要看手指滑动的方向:左右滑动可以触发touchend,但是上下滑动在没有滚动体的时候是肯定不能触发的,有滚动条的时候,手指离开屏幕的时候,如果滚动条已经到达了顶端或者底端,那么就不会触发touchend事件,其他情况可以触发。

因此为了兼容UC浏览器的页面,选择touchcancel事件。

2.div的class取名为phone,然后被手机的uc浏览器当成广告给屏蔽掉了。(命名需谨慎,如add之类的名字也尽量别取)

3.省流量模式下,border-radius属性不生效。

4.android里的transition属性似乎不生效啊,js也监听不到transitionend、webkitTransitionEnd事件。

transitionend事件会在CSS transition结束之后触发,当transition完成前移除transition,比如移除transition-property属性,事件将不会被触发,如果在transition完成之前设置display:none,事件同样不会触发。

虽然写的uc是支持webkitTransitionEnd,但是实际测试确实不好使。

5.android上的UC会自动屏蔽很多浮层样式,不管用户是否开启了广告屏幕。

6.在移动端如果要给一个input标签设置flex的样式,首先要给它设置display:block;的样式,这样才能让它去自适应宽度。还有input要指定高度,否则手机上输入法弹出来会压缩浏览器的高度,导致input标签变小,当输出法消失之后又会恢复。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Kotlin语言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方面的特性和优势,结合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Kotlin的核心技巧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解释了它们如何简化集合操作和回调函数处理。接着,详细讲解了Kotlin Multiplatform(KMP)的实现方式,包括共享模块的创建和平台特定模块的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最后,文章总结了Kotlin在Android开发、跨平台移动开发、后端开发和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指出Kotlin将继续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 适合人群:对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Kotlin初学者和中级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otlin中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②掌握Kotlin Multiplatform的实现方式,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③了解Kotlin在不同开发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代码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Kotlin的函数式编程特性和跨平台开发能力。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代码案例,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历史速度命令(HVC)增强仿射编队机动控制性能的方法。论文提出了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全面评估HVC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易于测试的稳定性条件,并给出了延迟参数与跟踪误差关系的显式不等式。研究为两轮差动机器人(TWDRs)群提供了系统的协调编队机动控制方案,并通过9台TWDRs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稳定性和综合性能改进。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实现,涵盖仿射编队控制类、HVC增强、稳定性条件检查以及仿真实验。代码不仅实现了论文的核心思想,还扩展了邻居历史信息利用、动态拓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等性能提升策略,更全面地反映了群体智能协作和性能优化思想。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对群体智能、机器人编队控制、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提升;②掌握仿射编队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和仿真实验;③学习如何通过引入历史信息(如HVC)来优化群体智能系统的性能;④探索中性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仿射编队控制技术。代码结构清晰,涵盖了从初始化配置、控制律设计到性能评估的各个环节,并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工具,便于理解和分析系统性能。通过阅读和实践,读者可以深入了解HVC增强仿射编队控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