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

交换机

交换机特点
1、工作在介质访问控制层
2、提供端口密度
3、无限的传输距离
4、没有冲突(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自己的数据)
5、单播(一对一传输数据)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 当数据帧进入交换机后,交换机先查看数据中的源MAC地址,之后将该数据进入的接口与该mac映射记录到本地的MAC表中;再查看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基于目标MAC地址查看本地的MAC表;若表中存在记录将仅从该记录的接口转发数据;
2、 若没有目标MAC地址对应的接口记录,将洪泛该数据—除流量的进入接口外,其他所有接口复制转出;

IPV4地址:
32位二进制构成 存在网络位和主机位的区分;网络位用于标识所在的范围,使用点分十进制标识 192.168.1.1

ARP:
地址解析协议 –通过对端的一种地址来获取对端另一地址的方法

广播:
在一个洪泛范围内,迫使交换机将一个数据进行洪泛转发;PC访问其他设备时,先基于目标的IP地址判断是否和本地处于同一广播域;若在同一范围,将先通过ARP广播获取对端的MAC地址,再进行单播通讯;若与目标不在同一广播域,将封装目标MAC地址为本地的网关接口地址,来将流量转发到路由器处,由路由器代为转发;

DNS: 域名解析服务

HTTP服务器: 超文本传输

MTU: 最大传输单元 默认1500

UDP: 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仅完成传输的基本工作(分段、端口号)

TCP—传输控制协议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在完成了传输层的基础工作以外,还需要保障传输的可靠性,面向连接—3次握手(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 ),可靠性—4种可靠传输机制(确认、排序、重传、流控(滑动窗口))

封装: 设备将数据从高层向底层加工处理的过程— 过程中数据包将越来越大

解封装: 设备对数据的识别过程,过程中数据将越来越小;与封装相反

7层模型: OSI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栈道模型 真实使用的模型

PDU:
协议数据单元 ,对不同层封装的数据单位标识
应用层—数据报文
传输层—段
网络层—包
数据链路层—帧
物理层—比特流

ARP:
通过对端的一种地址来获取对端的另一种地址,正向ARP – 已知对端的IP地址,通过广播来获取对端的MAC地址反向ARP—已知对端的mac地址,来获取对端的IP地址无故ARP—设备的在刚获取IP地址,或使用IP地址的过程中,对外进行正向ARP行为,但被请求的IP地址为本地使用的地址—地址冲突检测

半双工: 数据流量在一个单点时间内,只能存在一个方向;收、发是分开在不同时间进行

全双工: 数据收发可以同时进行;

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断开
TCP建立连接要进行3次握手,而断开连接要进行4次,这是由于TCP的半关闭造成的,因为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即数据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递)所以进行关闭时每个方向上都要单独进行关闭,这个单方向的关闭就叫半关闭.关闭的方法是一方完成它的数据传输后,就发送一个FIN来向另一方通告将要终止这个方向的连接.当一端收到一个FIN,它必须通知应用层TCP连接已终止了这个方向的数据传送,发送FIN通常是应用层进行关闭的结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