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试用报告——史经浩

本文对比了MSAS与Google Scholar的用户体验,强调了MSAS在学术搜索方面的优势,包括清晰的分类、全面的搜索结果展示及强大的论文网络功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以前都没怎么用过MS academic searchMSAS for abbr., 要不是这次warm-up exercise,估计在相当长时间内……汗~

         总的来说,MSAS的用户体验还是蛮不错的,其中比较令我欣喜的特性有:

1.      主页的分类比较齐全,有Conference, Journal等比较热门的分类,很清晰,有助于用户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反观Google scholar,入口虽然简洁,要定位到自己需要的分类却要费些周折;

2.      在搜索结果中,MSAS呈现的结果分类比较全面,左侧边栏是Author, ConferenceJournal的分类结果,位于右下方大部分区域呈现了Publication的结果。我觉得这个布局比较合理,因为平时搜的最多的就是各种paper,其他的如Conference等只是偶尔会用到;

3.      每条搜索结果呈现的信息比较合理。以Publication为例,对于每个结果条目,MSAS呈现的信息有:名称,被引用次数,下载链接,作者,简短摘要,会议,时间等。无一不是用户最关心的信息,基本上不需要再点开结果链接,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下载到paper,大大提高到了效率;

4.      MSAS特有的“人网络”功能很好很强大!虽然现在我还没怎么用着,但是感觉这个功能很酷,可以很方便的跟踪到某领域的各个大牛以及他们的合作等等;

5.      Publication搜索结果中Paper之间的引用与被引用关系很实用。以前看paper时,就想着,如果最后的Reference列表每个都有链接该多好,这样就不用自己再手工搜那篇文章了,看到哪个比较感兴趣,直接一点就打开了。所以一直很想有一个类似于ctags一样的东西,能够把各个paper之间的引用很好的表达出来,方便在各个paper之间穿梭。MSAS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当然,MSAS还远不完美,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

1. 域名太长。这是一个师兄向我抱怨的。虽然你也可以辩解说, MSAS用户大多是搞研究的,如果连个域名都敲不出来就别混了。但是,一个简短的入口的确可以大大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在有需求时第一个就想到你。君不见当年的g.cn么?

2. 搜索结果的排序没有为用户提供选项。印象中至少应该提供按时间或者被引用次数排序吧, 可是怎么都没找到,觉得这些功能还是蛮实用的,发现Google Scholar也没有这个功能,不知神马情况;

3. 个性化服务。我觉得Google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无论使用Google的什么服务都可以用自己的Google account 登录进去,享受个性化的、可定制的服务。我觉得MSAS可以在这方面做出些尝试,比如使用户可以用Windows Live ID登录,可以选择关注的领域、作者和会议,可以在登录的第一时间知道最新的进展,有点类似SNS的感觉,但是更偏学术一点。后期更可考虑将这些资讯推送到用户的Mobile端上,更加无缝的为用户提供research服务;

4. 可能是因为还是beta版,MSAS的信息还有许多不完整的地方,很多authorpublications的信息还亟需完善,毕竟,就像超市,你装修的再豪华,环境再好,没有我要买的东西,我也不会到你那去。

 

总之,MSAS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feature,相信它以后会变得更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