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概念概述
1. 主体: 信息
信息系统架构设计的主体是信息。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它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事实或观察结果,如事务数据、文档和图像等。这些信息需要通过键盘、扫描仪或其他设备转换成机器可读的形式,以便系统进行处理。
2. 关注点: 信息与处理流程
信息系统架构设计的关注点不仅仅是信息本身,还包括信息的整个处理流程。这个流程通常涵盖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五个方面。例如,输入功能负责从外部或内部源收集数据;存储功能则涉及将数据有效保存在数据库或存储介质中;处理功能对数据进行操作和分析,将其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输出功能则将处理后的信息以用户友好、准确和及时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控制功能确保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正确执行,包括数据安全管理和访问控制等方面。
3. 活动: 统筹、规划、设计、安排
信息系统架构设计的主要活动包括统筹、规划、设计和安排。这些活动旨在高效地处理和管理信息流,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支持组织的业务流程并实现其战略目标。具体来说,这涉及到对硬件、软件、网络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
4. 层次: 概念与物理
信息系统架构通常分为两个层次:概念层和物理层。概念层是对系统功能的高层次抽象描述,主要从业务和应用的角度出发,定义系统应完成的任务和结构。物理层则是具体实现层面的描述,包括实际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平台以及运行在这些平台上的软件和数据的配置细节。
5. 抽象: 结构、行为、属性
信息系统架构设计过程中的抽象包括结构、行为和属性三大部分。结构抽象描述了信息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组织方式和关系;行为抽象则描述了系统如何响应各种外部或内部的刺激;属性抽象涵盖了系统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指标。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信息系统架构的全面视图。
发展
在信息系统架构设计领域,不同的框架和方法论的发展标志着理论与实践的进步。从1970年美国国防部的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到2007年的开放群组架构框架(TOGAF),每一次发展都为信息系统架构设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工具。以下是这些关键发展的时间线和概述:
1. 1970: 美国国防部 C4ISR
概述
美国国防部开发的C4ISR是美国国防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整合了多个系统,以支持战略和战术决策。这一系统的开发可以视为早期信息系统架构设计的典范,专注于如何通过集成不同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复杂的军事操作需求。
2. 1989: Zachman
概述
Zachman框架由John Zachman于1987年提出,其架构设计理念影响了后续多个架构框架的发展。Zachman框架是一个六行六列的矩阵模型,涵盖了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哪里(Where)、为什么(Why)和如何(How)等方面,为企业构建复杂信息系统提供了明确分类的指导。
3. 1995: 美国国防部 TAFIM
概述
技术架构框架TAFIM(Technical Architecture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为实现更有效的信息管理而设计的。TAFIM特别注重于支持美国国防部使命目标的信息技术,并促进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性。
4. 1999: 美国联邦政府 FEA
概述
联邦企业架构FEA(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开发的,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共享服务来改进政府机构的操作效率。FEA强调了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并推动了公共部门中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和一致性。
5. 2003: 美国国防部 DoDAF
概述
DoDAF(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版本1.0在2003年被发布,此后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