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运行与维护
软件维护分类
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最长、成本最高的阶段。根据维护的目的和任务,软件维护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改正性维护
改正性维护,也称为纠错性维护,主要是对软件系统中存在的错误进行诊断和修正。这些错误可能来源于测试未发现的bug,或者是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活动包括:
- 故障诊断:确定故障的位置和原因。
- 修复错误:修改软件以纠正错误。
- 测试:验证修改后的软件是否工作正常,并确保没有引入新的错误。
适应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是为了使软件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活动。这可能包括新的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或外部接口的变化等。
活动包括:
- 分析外部变化:评估外部环境变化对软件的影响。
- 修改软件:更新软件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 测试:确保修改后的软件在新环境中正常工作。
完善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也称为增强性维护,是为了增加或改进软件的功能、性能、可用性或其他特性而进行的维护。这种维护通常是由用户的需求变化或新的需求引起的。
活动包括:
- 收集用户需求:了解用户想要的新功能或改进点。
- 设计新功能:创建新的设计以实现所需的功能。
- 实现和测试:编写新代码,并通过测试来验证其正确性。
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减少未来的维护工作量而进行的维护。这通常涉及到软件结构的优化和代码质量的提升。
活动包括:
- 分析软件结构:识别可以改进的区域。
- 重构代码:重写代码以提高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性能。
- 文档化:更新文档以反映软件的当前状态。
遗留系统
遗留系统是指那些仍在使用中但已过时或不再被原开发商支持的软件系统。这些系统通常难以维护,但它们仍然执行关键的业务功能。处理遗留系统的策略有多种,包括淘汰、继承、改造和集成等。
演化策略
淘汰策略
- 定义:逐步停止使用遗留系统,替换为新的系统或服务。
- 优点:允许组织利用最新技术,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 缺点: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确保平滑过渡。
- 业务价值:允许组织利用最新技术,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 适用水平:适用于那些过时且不再满足业务需求,或者维护成本远高于其业务价值的遗留系统。
继承策略
- 定义:保持遗留系统运行,同时在其上添加新的功能或模块。
- 优点:短期内成本较低,可以立即满足需求。
- 缺点:长期来看可能导致系统更加复杂,难以维护。
- 业务价值:短期内成本较低,可以立即满足需求。
- 适用水平:适用于仍能满足部分业务需求,但需要添加新功能或模块的遗留系统。
改造策略
- 定义:对遗留系统进行重构,提高其性能、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 优点:延长了遗留系统的使用寿命,改善了系统性能。
- 缺点:改造可能成本高昂,且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 业务价值:延长了遗留系统的使用寿命,改善了系统性能。
- 适用水平:适用于核心业务仍需依赖遗留系统,且可以通过重构提升性能和可维护性的系统。
集成策略
- 定义:将遗留系统集成到新的IT环境中,使其与新系统协同工作。
- 优点:保护了已有投资,实现了新旧系统的无缝连接。
- 缺点:集成可能复杂,需要解决数据和技术上的差异。
- 业务价值:保护了已有投资,实现了新旧系统的无缝连接。
- 适用水平:适用于需要保留现有系统的某些功能,同时需要与新技术集成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