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内容属于10大管理知识领域中的重中之重,选择、案例、论文都会考,需要完全掌握。
选择题,大概考3分左右,有的时候会考一点理论大多数都是考计算。
案例题,必考内容,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网络图的画法,必须得会。
论文题,考的比较多,建议作为第二梯队准备。
1.管理基础
项目进度计划的定义和总要求
定义
项目进度计划是一种用于沟通和管管理干系人期望的工具,为绩效报告提供依据
编制步骤
-
- 首先选择进度计划方法,例如关键路径法
-
- 然后将项目特定数据,如活动、计划日期、持续时间、资源、依赖关系和制约因素等输入进度计划编制工具,创建项目进度模型
-
- 最后根据进度模型形成项目进度计划
管理新实践
具有未完成项的迭代型进度计划
这种方法将需求记录在用户故事中,然后在建造之前按优先级排序并优化用户故事,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发产品功能
这一方法通常用于向客户交付增量价值,或多个团队并行开发大量的、内部关联的、较小的功能
按需进行的进度计划
按需进行的进度计划方法不依赖于预先定义好的进度计划,而是在资源可用时立即从未完成项和工作序列中提取工作任务
- 适用项目
- 一是在运营或持续环境中以增量方式研发产品的项目
- 二是工作任务的规模或范围相对类似的项目
- 三是可以按照规模或范围对任务进行组合的项目
2.项目进度管理过程
项目进度管理过程涵盖了从规划到控制的一系列关键环节:
-
规划进度管理:这是一个一次性或在项目预定义阶段进行的过程,主要目标是建立一套用于指导和规范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进度管理的政策、程序和文档。
-
定义活动:这个过程贯穿整个项目周期,主要任务是将项目的工作包分解为具体的进度活动,这些活动是后续进行进度估算、规划、执行、监督和控制的基础。
-
排列活动顺序:此过程同样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不断重复进行,旨在识别并明确项目活动中各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逻辑顺序,以确保在所有项目制约条件下实现最高工作效率。
-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该过程基于资源估算结果,计算完成每项活动所需的工时数量。这一估算活动会随着项目的推进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在整个项目期间多次进行。
-
制订进度计划:通过分析活动顺序、持续时间、资源需求以及进度制约因素,创建出包含具体计划日期的进度模型。进度计划的制定也是一个需在项目全程中反复执行的过程。
-
控制进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控制进度是对项目状态进行实时监督,并据此更新项目进度信息,同时对进度基准变更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为了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控制进度也是在整个项目期间持续开展的关键活动。
裁剪考虑因素
敏捷与适应方法
- 在大型组织中,可能同时存在小规模项目和大规模项目的组合
- 可能需要采用一系列技术,包括预测型方法、适应型方法或两种方法的混合
3.规划进度管理
规划进度管理是什么?
规划进度管理是为规划、编制、管理、执行和控制项目进度而制定政策、程序和文档的过程。
规划进度管理的作用?
为如何在整个项目期间管理项目进度提供指南和方向。
规划进度管理在项目期间开展的频次?
仅开展一次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时开展
输入
- 1.项目章程。
项目章程中规定的总体里程碑计划会影响项目的进度管理。 - 2.项目管理计划
- 开发方法:提供进度活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 范围管理计划:提供有关如何制订进度计划的信息。
- 3.事业环境因素
- 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和技术
- 1.专家判断。
专家利用自身的技能或经验来做出判断。 - 2.数据分析
备选方案分析:只要是制订计划一般都有备选方案分析。 - 3.会议
参会人员可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发起人、项目团队成员、选定的干系人、进度计划或执行负责人以及其他必要人员等。
输出
- 1.进度管理计划
进度管理计划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非常详细或高度概括的。
4.定义活动
定义活动是什么?
定义活动是识别和记录为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而须采取的具体行动的过程。
定义活动的作用?
将工作包分解为进度活动,作为对项目工作进行进度估算、规划、执行、监督和控制的基础。
定义活动在项目期间开展的频次?
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反复开展
输入
- 1.项目管理计划
- 进度管理计划:定义了相关的方法,以及管理工作所需的详细程度。
- 范围基准:需考虑范围基准中的WBS、可交付成果、制约因素和假设条件。
- 3.事业环境因素
- 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和技术
- 1.专家判断。专家利用自身的技能或经验来做出判断。
- 2.分解
把WBS中的工作包分解成活动。定义活动过程的最终输出是活动而不是可交付成果,可交付成果是创建WBS过程的输出。WBS和WBS字典是制定最终活动清单的基础。 - 3.滚动式规划
滚动式规划是一种迭代式的规划技术,即详细规划近期要完成的工作,同时在较高层级上粗略规划远期工作。它是一种渐进明细的规划方式。 - 4.会议。会议可以是面对面或虚拟会议,正式或非正式会议。
输出
- 1.活动清单
使用滚动式规划或敏捷技术的项目,活动清单会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定期更新。 - 2.活动属性
活动属性可能包括活动描述、紧前活动、紧后活动、逻辑关系、提前量和滞后量、资源需求、强制日期、制约因素和假设条件。 - 3.里程碑清单
里程碑是项目中的重要时点或事件。里程碑的持续时间为零,因为它们代表的只是一个重要时间点或事件。 - 4.变更请求。
- 5.项目管理计划(更新)。进度基准;成本基准。
5.排列活动顺序
排列活动顺序是什么?
排列活动顺序是识别和记录项目活动之间关系的过程。
排列活动顺序的作用?
定义工作之间的逻辑顺序,以便在既定的所有项目制约因素下获得最高的效率。
排列活动顺序在项目期间开展的频次?
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反复开展
输入
- 1.项目管理计划
- 进度管理计划:规定了排列活动顺序的方法和准确度,以及所需的其他标准。
- 范围基准:需考虑范围基准中的WBS、可交付成果、制约因素和假设条件。
- 2.项目文件
- 假设日志:日志所记录的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可能影响活动排序的方式。
- 活动属性:可能描述了事件之间顺序以及逻辑关系。
- 活动清单:列出了项目所需的、待排序的全部进度活动。
- 里程碑清单:该清单可能已经列出特定里程碑的实现日期。
- 3.事业环境因素
- 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和技术
1. 紧前关系绘图法(PDM)
是一种用于构建项目进度网络图的方法,它利用节点(通常是方框或长方形)来代表项目中的各个活动,并通过箭头连接不同的节点来表达活动间的逻辑依赖关系。这种方法下的网络图被称为单代号网络图,其中每个活动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以便区分和跟踪。
-
依赖关系类型:
- F-S(Finish-to-Start):完成-开始,这意味着一项活动只能在其紧前活动完成之后才能开始。
- F-F(Finish-to-Finish):完成-完成,意味着一项活动的完成必须与它的紧前活动同步完成。
- S-S(Start-to-Start):开始-开始,意味着一项活动的开始需要与其紧前活动同时开始。
- S-F(Start-to-Finish):开始-完成,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指的是一个活动的开始触发另一个活动的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