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其实早在古代我国的先贤就已经有了二分法的思想了——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虽然是想要表达极限的思想,但是”日取其半“的思想却极为可贵,当你取了一半而舍弃另一半的时候,你所研究的工作量就减轻了一半。
思路探寻
应用场景:在一个指定的有序数组中查找指定的数字n(可以为升序或降序)
int arr[]={1,2,3,4,5,6,7,8,9,10}
int k=7;
如果找到了,就打印其下标,若找不到就打印找不到
思路1:把k与数组中的数字挨个比较【arr[i]==k】(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有下标 ,找到是打印即可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rr[]={1,2,3,4,5,6,7,8,9,10};
对应的下标为0,1,2,3,4,5,6,7,8,9
int k=0;
scanf(“%d",&k);//k=7
int t=0;//用于得出下标
int sz=sizeof(arr)/sizeof(arr[0])//数组中的元素个数
for(i=0;i<sz,i++);
{
if(k==arr[i])
{
printf("找到了,下标为%d",i);
break;//此处的break其实可以省略,但所有的项均不匹配的时候循环自然就就结束了
}
//实际上运行到此处的有两种情况:①找不到(i=sz-1),②找到了
为以示区分我们应该这样:
int find=0;//假设找不到
for(i=0;i<sz,i++);
{
if(k==arr[i])
{
printf("找到了,下标为%d",i);
find=1;
break;
}
//一旦找到find就变成1
if(find==0)
printf(“找不到”);
但这种一个一个比较的程序的运行效率太低了,我们应当采用二分法查找的形式。
二分查找(折半查找,比较一次去掉一半)
找最中间的元素,mid=(L+R)/2
1,2,3,4,5,6,7,8,9,10
0,1,2,3,4,5,6,7,8,9
L(坐下标) mid R(右下标)【mid=(0+9)/2=4,整型除法】
把最中间的数mid与k比较,mid=5<k=7,由于已知arr[]为升序数组,
故k一定在mid的右边,L=mid+1,R=R
L mid R (mid=8>k=7,R=mid-1)
L R (mid=6< k=7,L=mid+1=R
即使只余下一个元素也可以使用二分法来查找(但如果在L=R的时候都还找不到,那就说明这个元素不在该数组中)[可用作结束条件当L>=R的时候就结束]
L(R,mid) (mid=7=k)
代码的实现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arr[]={1,2,3,4,5,6,7,8,9,10};
int flag=0;
int k=0;
scanf("%d",&k);
int L=0;
int R=sizeof(arr)/sizeof(arr[0])
int mid=0;
while(L<=R)
{
mid=(R+L)/2;
if(mid>k)
L=mid+1
else if(mid<k)
R=mid-1
else
{
printf("找到了,下标为%d",mid);
flag=1
break;
}
if(flag==0)
printf("找不到”);
return 0;
}
一定要注意这种方法的使用条件:①有序数组②已知其为升,降序
若为乱序数组,先排再用二分法太麻烦,不如直接一个一个的比较。
实际问题分析
在我们工作中在实际写代码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比较大的的数组,此处mid为一个整型类型的变量,其存储空间有限,不建议使用(L+R)/2的形式
改进方法1:(L/2+R/2),L,R不一定为2的倍数,采用这种方法误差太大。
改进方法2:(L+(R-L)/2)=mid
注:二分查找的次数最多为数组长度以2为底的对数
好了,今天的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欢迎点赞,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