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原理总结

本文总结了P2P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Napster到现在的广泛应用,阐述了P2P的核心特点如非中心化、可扩展性和负载均衡,并列举了在文件共享、多媒体传输、即时通信等多个领域的实践案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P2P概述

P2P概念

P2P即 Peer-to-Peer 的缩写,含义为“点对点”或“端对端”,而学术界常称其为“对等计算”。
P2P技术打破了传统的C/S模式。在P2P网络中,所有结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每个结点既充当服务器,又充当客户端,这样缓解了中心服务器的压力,使得资源或任务处理更加分散化。
通常P2P模式中不区分提供信息的服务器和请求信息的客户端,每一个结点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请求者,对等结点之间可以实现自治交互,无需使用服务器。

发展历程

从P2P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它并不是新生技术,而是自20世纪70年代网络产生以来就存在了,只是当时的网络带宽、传播速度等条件限制了这种超前计算模式的发展。随着纯硅度的不断提升,科技和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网络性能、个人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为P2P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条件,网络资源和内容开始由中心化向边缘化演变。

  1. 第一阶段:1999年至2000年左右,P2P技术由应用开发向学术研究发展。
    1999年Shawn Fanning发布了Napster软件,用于MP3音乐的共享,Napster为第一代集中式P2P体系的代表,但因版权问题于2001年关闭。
    其后涌现了大批的P2P应用系统,如Gnutella、Freenet、KaZaA等。2000年同样因版权问题,第一个纯分布式无结构P2P网络Gnutella公开约一个半小时后被迫关闭,但其思想广泛传播下来。
    2000年8月,出版商O‘Reilly组织P2P峰会,目的在于诠释P2P的意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