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数据库视频总结(二)

本文全面介绍了数据库管理的关键概念,包括数据库的组成、创建、状态查看、修改、删除、分离与附加、收缩、快照及复制等操作。深入探讨了数据库管理的实践技巧,如使用SQL语言和管理工具进行数据库操作,以及数据库快照和复制的具体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第三章 管理数据库

1、数据库组成

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用户与角色、其他部分(索引,约束,规则)。

一个数据库中有一个数据库关系图,主要是外键关系。

主要是熟悉数据库的一些组成。但是因为是安装的问题,有一些的组成是无法打开的。

2、创建数据库

2.1、使用管理工具

打开SQL,新建数据库。

2.2、使用SQL语言创建数据库。

 

3、查看数据库状态

使用目录视图:直观的查看

使用函数:查看具体的属性值

使用系统存储过程:调用模板数据库

4、修改数据库 Alter database

直接在目录上修改,选中重命名就可以。

需要数据文件也跟着修改,在属性中进行修改,对各个设置进行修改。

5、删除数据库

5.1、右击删除—选择对象—关闭连接、删除备份。

5.2、使用drop命令。

Drop database 使用master数据库进行删除其他的数据库,不可使用当前数据库删除当前数据库。

数据库为一个英文名称,删除过程需要小心。

6、分离和附加数据库

达到复制黏贴的目的。

分离是从实例中删除,但是不会删除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

无法分离数据库的条件:已复制并已发布的数据库;数据库中存在数据库快照(正在使用);数据库处于未知状态。

附加:将当前数据库以外的数据库附加到当前数据库实例中。附加过程中,所有的数据库文件都是可以使用的。

需要指定附加的文件的路径。

分离过程选择更新状态和删除连接。分离之后就可以直接复制黏贴了,操作完成之后再附加。

7、收缩数据库

任务—收缩—数据库or文件—

查看属性可以查看是否收缩完成。

收缩文件选择日志文件。

8、数据库快照

定义:数据快照是数据库时刻的静态呈现。快照是不会随着数据库的改变而改变的。

起因:数据库中的数据随着操作不断的变化,在查询过程中需要规定一个时间,来查询这个时间之前的数据。

使用数据快照可以查看数据备份。

优点:维护历史记录、生成报表,可以访问特定时间的数据;将查询实施在快照上面;加快恢复数据的效率;

创建方式:每24个小时滚动创建6到12个快照,创建一个新的快照就会删除最早的一个快照。

限制条件:不能对数据库进行删除、分离和还原;源数据库的性能受影响;源数据库处于在线状态。

 

创建数据库快照

 

如何从数据库快照文件中恢复数据

 

9、复制数据库

任务—复制—复制数据库向导—源服务器、目标服务器……—完成、刷新。

使用分离附加方法,(速度快,需要脱机);

使用SQL管理对象方法(速度慢,可以保持联机)。

 

欢迎斧正~

评论 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张_Laura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