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传输大型文件
引言:
串口传输文件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通过串口连接,可以在两台电脑之间实现简单而有效的文件传输。
~
在本次练习中,我们将使用USB转RS232模块和杜邦线搭建串口连接,以实现两台笔记本电脑之间的文件传输。
~
具体而言,我们将使用串口助手等工具软件,通过串口传输一个包含图片、视频和压缩包软件的大文件,通过调整文件大小、波特率等参数,我们将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预测和实际传输时间的对比。
~
希望你在本次学习过后,能够有一定的收获!!!若有神明,亦会胜他半子。——弈星
冲啊!!!! ╭ ( `∀´ )╯ ╰ ( ’ ’ )╮
文章目录
一、串口传输介绍
串口传输文件是一种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文件和数据的方法。串口通信是一种基于逐位传输的通信方式,通常用于短距离数据传输。在串口传输文件的实践中,通常使用串口转USB模块或串口转RS232模块,通过串口连接两台计算机或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以实现文件的快速传输。
主要特点:
-
逐位传输: 串口通信是逐位传输数据的方式,数据通过串口一位一位地进行传输。这种逐位传输的特性使得串口通信相对简单且容易实现。
-
短距离传输: 串口通信通常用于短距离传输,例如在同一台机器上或者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虽然串口的传输距离相对有限,但在局域网或近距离传输的场景下表现出色。
-
波特率设置: 串口通信的速度由波特率(Baud Rate)来定义,表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合理选择波特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传输速度。
-
串口工具软件: 为了进行串口传输文件,通常会使用串口助手等工具软件,这些软件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文件传输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在串口传输文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波特率的设置、文件大小的调整以及文件类型的兼容性。虽然串口传输相对于其他高速传输方式可能速度较慢,但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它仍然是一种可靠而简便的文件传输方式。
二、工具准备
两根杜邦线,两个USB-TTL串口,按如下图方式连接杜邦线,同时将对应的USB分别插入到两个电脑
三、具体过程
1. 连接串口选择文件(接收端)
2.发送端配置
3.接收文件并转化为.jpg格式
修改源文件后缀为.jpg格式,再点击图片即可打开展示
四、结果分析
预计传输时间
实际传输时间
与预计传输的时间比较相符
三者之间的关系
时间 = 文件大小 × 8 波特率 时间 = \frac{文件大小 \times 8}{波特率}\ 时间=波特率文件大小×8
其中:
-
文件大小:以比特为单位表示的文件大小。
-
波特率:表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又在本文章中
文件大小 = 33276比特
波特率 = 115200 bps
带入公式计算:
时间 = 33276 × 8 115200 ≈ 2.310833333333333 秒 时间 = \frac{33276 \times 8}{115200} \approx 2.310833333333333 秒 时间=11520033276×8≈2.310833333333333秒
因此,大约需要2秒的时间来传输这个大小为33276比特的文件,假设波特率为115200
bps。这个计算假设了理想条件下的传输,实际情况中可能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通信协议的开销、硬件延迟等。
五、总结
通过本次串口传输文件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在文件传输中的应用,并对文件大小、波特率和传输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际探讨。
- 传输时间与文件大小和波特率的关系: 我们发现传输时间与文件大小和波特率之间存在直接的数学关系。较大的文件大小和较高的波特率通常导致较短的传输时间,而较小的文件大小和较低的波特率则相应导致较长的传输时间。
- 波特率的重要性: 波特率在串口通信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调整波特率,我们可以在速度和传输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合适的波特率是优化文件传输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 实际传输时间的变化: 实验中计算得到的传输时间是基于理想情况下的理论值。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通信协议的开销、硬件延迟等因素。因此,实际传输时间可能会略有变化。
- 串口工具软件的使用: 串口助手等工具软件提供了便捷的用户界面和文件传输功能,使得串口通信的操作更加简便。实验中我们通过这些工具软件有效地完成了文件的传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深化了对串口通信原理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在实际项目中优化串口传输性能的经验,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最后感谢大佬友情链接:
- https://blog.youkuaiyun.com/weixin_56102526/article/details/12117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