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关于用GPS输出经纬度数据初步估算距离的方法

转:关于用GPS输出经纬度数据初步估算距离的方法

 

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 40075.04公里,而這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    
    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 1855.3m/60=30.92m
    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 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
        A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A和ΦA,
        B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B和ΦB,
        d为距离。
结论: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估计GPS输出的数据误差和GPS的漂移误差分析;

    这是对 GPS 有一些了解的人,一定会遇到的问题。登山的朋友、使用汽车导航器的朋友、业界的研究人员、学生等,都问过我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容易解释清楚,现在简单的解释如下:
首先,地球是不规则的圆球的,所以经度和纬度在不同的地方代表不同的长度。其次,不论是经度或纬度都相交在地球的顶点 --     北极或南极。假设到了北极或南极,站在原地打一个转就是 360 度啦,所以在北极或南极经度和纬度都没有距离,也可以推论越接近北极和南极,经度和纬度代表的距离越短。所以经纬度的每一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距离。
计算两个座标点之间的位置时,可以应用毕氏定理,经度和纬度分别代表毕氏定理中的两个边,假设地球上一个点的座标為 (X1, Y1),另一点的座标是 (X2, Y2),根据毕氏定理,此两点间距离是:
                      D =     [(X1 - X2) 2 + (Y1 - Y2) 2] 1/2             
不幸的是:因為地球表面是圆的,不是平的,所以笛卡儿座标表示的X、Y 轴作為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时,应用毕氏定理求得的两点间距离只要超过 20 公里,就有明显的误差。

[举个例子]:赤道处的度、分、秒、代表多长的距离?
地球在赤道圆週的距离是 40,000 公里,除以 360 度,则赤道处经度每度的距离是     40,000公里 / 360 度 =     111.1 公里/度。
             一度等於 60 分,所以每分的距离
             111.1公里 / 60 分 = 1.85 公里/分。
             一分等於 60 秒,所以每秒的距离
             1850 公尺 / 60 秒 = 30.8 公尺/秒。

[计算的误差及原因]
    因為地球是一个像台湾人一样,肚子比较大,两头比较小的圆球体,*近中央赤道部分的曲率比较小,就是赤道部分比较平一些,越往南北极处曲率越大。如果以地 球的质量中心為座标的中心点,往北极的半径是短半径,长度是 6336 公里。中心点往赤道的半径是长半径,长度是 6399 公里。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上个例子计算得到地球表面两点间的距离,位置越往南北极计算的误差越大。根据曲率的变化,如果两点间距离是 20 公里,误差状况是
纬度在 30 度以下的区域,误差小於 9 公尺。
纬度在 50 度以下的区域,误差小於 20 公尺。
纬度在 70 度以下的区域,误差小於 30 公尺。
    整个 GPS 定位系统从太空部分,信号传送部分,接收端部分,都介入了影响测量精準度的因素。经纬度的误差是因為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形產生的。作為一个点的定位使 用时,这个误差可以忽略。但是做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时,因地球球面曲率產生的计算误差,必须列入考虑并与以纠正.

### ARHUD 导航接入方案开发 #### 技术背景与需求分析 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作为新一代车载显示设备,其导航功能的接入需要综合考虑硬件性能、软件架构以及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根据现有资料[^1][^2],ARHUD的核心技术难点在于大视场角(FOV)、远投影距离以及精准的信息叠加能力。此外,为了实现导航功能的有效接入,还需要解决跨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问题[^3]。 --- #### 系统设计框架 ##### 1. **硬件基础** ARHUD 的硬件部分决定了其能够支持的功能范围。对于导航功能而言,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 显示参数:FOV 至少应达到 10°×3° 或更高,以覆盖驾驶员视野中的多个车道[^2]。 - 成像距离:通常设定为 7.5 米至无穷远,以便于用户感知虚拟信息的真实感。 - 图形处理器:高性能 GPU 是渲染复杂导航图形的基础,尤其是在动态更新路况信息时。 ##### 2. **软件平台** 为了让 ARHUD 支持导航功能,需要构建一个灵活且强大的软件开发环境。以下是几个关键技术要点: ###### (a) 操作系统适配 由于现代汽车可能运行不同类型的 OS(如 Linux 和 Android),因此核心引擎应当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性[^3]。这可以通过抽象层 API 实现,屏蔽底层差异并提供统一接口供开发者调用。 ###### (b) 数据源整合 导航服务依赖多种输入数据流,包括但不限于 GPS 定位坐标、地图矢量文件以及实时交通状况报告。这些资源需经过预处理后传递给 HUD 控制单元进行可视化展示。 ###### (c) ADAS 功能集成 除了基本路径指引外,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所提供的警告提示也能显著提高安全性。例如前方碰撞预警(Front Collision Warning, FCW),它可以在潜在危险发生前及时提醒司机注意避让动作[^1]。 --- #### 关键技术实现细节 下面列举了一些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环节及其解决方案: ```python # 示例代码片段:用于模拟简单的导航信息生成逻辑 def generate_navigation_info(current_position, destination): """ 根据当前位置和目标地点计算所需向指示 参数: current_position (tuple): 当前GPS经纬度 destination (tuple): 终点GPS经纬度 返回值: str: 下一步行动指令字符串描述 """ direction = calculate_direction(current_position, destination) if is_turn_required(direction): return f"Please turn {get_turn_angle(direction)} degrees at next intersection." else: return "Continue straight ahead." def calculate_direction(start, end): pass # 假设这里实现了复杂的地理运算方法 def is_turn_required(dir_vector): pass # 判断是否需要改变行驶方向 def get_turn_angle(vector_data): pass # 计算具体的弯角度数值 ``` 上述函数展示了如何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创建简洁明了的操作指南语句形式输出结果。当然实际应用当中还会涉及到更多因素考量,比如速度限制条件下的提前量估算等等。 --- #### 用户体验优化建议 最后,在完成初步功能性搭建之后,还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整体表现水平: - **交互流畅性**:确保所有动画过渡平稳自然无卡顿现象; - **色彩对比度调整**:根据不同光照环境下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及颜色饱和程度从而保证最佳可视效果; - **声音反馈补充**:当视觉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吸引开去的时候,适当增加语音播报作为冗余机制保障安全驾驶状态维持不变。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