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背景
博士论文课题决定了我们未来博士的研究内容,甚至影响着未来的职业选择或学术道路。因此,目前博0的我筛选并学习了b站相关视频,并提炼出有效信息与大家分享。
一.好课题标准
0、选择实操性强的课题
课题首先应该是能够被你做出来的(或者你已经初步证明了这个课题可以做出来),然后能发好的期刊,花费的时间不能太长,中间的过程不能够太痛苦。
注意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比如在一个课题组里面,有哪些东西可以给你提供关于新课题的初步研究结果?
例如①所有过去的工作汇报存档
②所有的各种各样的毕业论文(硕士、博士、本科生)
③所有的实验记录存档
④你自己课题过程中那些和课题无关但是有意思的“意外发现”
⑤也可以询问实验室的成员以及你的导师(有哪些是以前同学做过有意思但并不深入的方向)
⑥对于以上信息源中那些被前人尝试过的,尤其是浅尝即止的方向,也可以作为你新课题的选题
1、选择重要课题
1.1 实质重要
①最低标准是站在国家领导人角度看,最高标准是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看。他们的忧心度越高,课题越重要。
②有哪些不足点攻克(即找到research gap),这需要大量读文献发现。
1.2 学理重要
一个问题,人人能说几句,个个言之成理是议题,不是课题;只有专家敢说几句,其言未必成理,是课题;同行学者的研究兴趣越高研究勇气越小,课题越重要
1.3 对自己重要
自己真心关怀
2、选择新课题
比同行早半步(而不是一步,纯冷门开始),要把把冷门变成热门。
3、选择有比较优势的课题
①思考我或所在课题组在哪方面比较强?在资料、方法、理论上有比较优势?比如我们组在夜光遥感数据和技术上有扎实的基础。
②学会学术竞争意识,即清楚自己的比较优势,学会劣势扬长避短。
4、选择有可持续性的课题
可以持续,有二次进攻能力,即思考是否能在完成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再完成一个进阶版从博士论文,也就是领域是否足够大呢?
二、具体可以怎么做
1、训练思考别人是如何迈出创新的一小步
如果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想课题的思路的话,那当你还是一个科研新手的时候,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前人学习:
比如找几个你们领域的大牛,去读一下这些人在这个领域发表的所有文章一般来说,在前言部分,除非是领域的第一篇文章,否则大家多半都会提到当前的这个工作是如何联系到这个课题组之前的工作的(即所谓的“自我引用”)。这个“联系”,就是你需要找到的“迈出创新的一小步”,也即“natural extension'当你读过足够的文章,你自然会对于这一过程有更加具象的了解
2、平时的不断积累很重要
读文献的时候,注意积累和训练自己“构思新课题“的能力,学会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如果这个地方变动一点,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这种方法和我们的研究领域有没有直接关系?
可不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我们是否可以用我们的方法也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比这篇文章做的方法更好?
3、找一个本子,记录下自己产生灵感的瞬间
未必要是完整的新的idea,甚至可以只是非常细小的idea的片段
4、很多灵感的产生,也来自于不同的“学术社交“场所
多去听一下本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学术报告,了解和学习一下不同领域的人是如何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问题可能不一样,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常常可以是相通的。学术会议中多和不同的人聊一聊,看看大家对于领域内的研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当你有好的idea的时候,多和课题组的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博士后交流一下。
三、参考视频链接
【理工科读博】第十六期,选课题和想课题 | (听一个游戏区Up主讲读博系列)_哔哩哔哩_bilibili
感谢两位老师,愿天下博士生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