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linux 安装

本文详细介绍了ArchLinux从启动盘制作到系统安装、配置的全过程,包括网络连接、硬盘分区、BIOS/MBR分区及挂载等步骤,并分享了一些在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早就听说Archlinux,也很想尝试,之前一直用debian系的系统,很容易连学校的校园网,但都是图形化的界面,至于如何在命令行下连校园网,却不知道,而恰恰Archlinux的安装需要联网,因而一直没有尝试。后来在网上找到了一个linux校园网配置。然后感觉问题就解决一半了。在这里记录一下这期间遇到的坑。

Archlinux的wiki很丰富,我首先参考的中文版的Arch Linux 安装指南。但是并没有成功,于是硬着头皮看了英文版的,幸亏六级飘过,而且有些linux操作基础,所以大概知道怎么做。基本上根据wiki做的,记录一下。

一、启动盘制作

# dd if=/home/li/arch.iso of=/dev/sdc

二、安装

1、网络连接

无线连接

# wifi-menu

选择一个无线网络,连上即可

有线连接

按照之前的配置文件要求连接即可。


2、更新系统时钟

#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3、硬盘分区识别

#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58.7G  0 disk 
|-sda1   8:1    0    99M  0 part /boot
|-sda2   8:2    0  19.9G  0 part /
|-sda3   8:3    0     4G  0 part [SWAP]
`-sda4   8:4    0  34.7G  0 part /home


这里我是按照wiki上的示例分区

4、BIOS/MBR分区及挂载

# (parted) mkpart part-type fs-type start end

part-type是primary,extended ,logical中的一种
fs-type是文件系统类型
starat,end分别是分区的其实和结束

这是我的分区

#(parted) mkpart primary ext4 1MiB 100MiB
#(parted) set 1 boot on                         ##设置第一个分区为可启动分区,这一步很重要,之前的安装因为没有这一步,老是报错“所选分区没有可启动标志”
#(parted) mkpart primary ext4 100MiB 20GiB
#(parted) mkpart primary linux-swap 20GiB 24GiB
#(parted) mkpart primary ext4 24GiB 100%                          ##100%表示硬盘末尾

分区格式化

# mkfs.ext4 /dev/sdxY                  ##x代表硬盘号,Y代表分区号
# mkswap /dev/sdxY                     ##格式化swap分区 </em>
# swapon /dev/sdxY                     ##激活swap分区</em>

 

挂载分区

# mount /dev/sdxY /mnt                 ##将要安装的根目录挂载到/mnt上
# mkdir -p /mnt/boot                   ##创建boot目录  
# mount /dev/sdxZ /mnt/boot            ##挂载boot  
# mkdir /mnt/home
# mount /dev/sdxW /mnt/home            ##挂载/home

 5、安装 

镜像站选择

#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因为我在合肥,所以选择科大的源,快到没朋友,把镜像源加到第一位就行了


安装基础系统

# pacman -Syy                               ##更新
# 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          ##安装基础系统

6、配置

fstab

#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 cat /mnt/etc/fstab              ## 看看这里是不是跟之前配置的一样,主要是目录挂载位置

Change root

# arch-chroot /mnt /bin/bash

好啦,现在你已经进入即将完成安装的操作系统了,开始配置基础系统。

本地化设置

主要是语言,时间的设置

# nano /etc/locale.gen           ##反注释需要的语言编码,就是去掉‘#’即可,如<code>en_US.UTF-8 UTF-8</code>
# nano /etc/locale.conf          ##创建locale.conf,LANG=前面反注释的语言编码的第一列中的某个编码
LANG=en_US.UTF-8          

时区设置

# tzselect

选择一个时区

7、安装引导

我是选择BIOS/MBR引导方式

# pacman -S grub os-prober
# grub-install --target=i386-pc /dev/sda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8、网络配置

跟之前的配置差不多,只是,注意!!!!!!!!!!我们在安装的基础系统里,没有wpa_supplicant,wifi-menu也无法启动,我第一次安装完成才发现怎么都连不上网,只有重装之,累觉不爱。所以把需要的软件装上。

# pacman -S iw wpa_supplicant dialog

这里不仅只是网络管理软件,其他一些软件业可以装上。


9、安装后续工作

根用户密码

# passwd

创建新用户

# useradd li -m -s /bin/bash        ##-m是创建用户目录,第一次没加这个选项,无法进入“li”用户,选择进入根用户重新创建才解决的,-s后跟用户bash

好啦,安装完成了

# umount -R /mnt
# reboot

 

慢慢摸索吧。

10、强迫症专用

第一次使用Archlinux,也是在探索中,所以后续的配置就不贴出来了。多看wiki吧。




### Arch Linux 安装指南 #### 1. 系统安装概述 Arch Linux 是一个轻量级的 Linux 发行版,适合对老旧电脑进行安装,同时提供了高度可定制化的特性[^1]。然而,其基于命令行的安装过程相对繁琐且复杂,但只要耐心操作,最终都能成功完成安装。 #### 2. 安装前准备 在开始安装之前,需要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 下载并创建 Arch Linux 的 Live ISO 镜像。 - 使用工具(如 Rufus 或 BalenaEtcher)将镜像写入 USB 启动盘。 - 将计算机设置为从 USB 启动。 #### 3. 安装步骤 ##### 3.1 安装 archinstall 工具 可以通过 Pacman 包管理器直接安装 `archinstall` 工具,或者从 Git 仓库克隆并运行脚本[^2]: ```bash sudo pacman -S archinstall ``` 或 ```bash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RA-QC/arch_installer.git cd arch_installer-git python -m archinstall ``` ##### 3.2 分区与格式化 建议使用以下分区布局[^4]: - `/boot`:EFI 系统分区,建议大小为 1GiB。 - `[SWAP]`:交换分区,大小建议与物理内存相同,用于休眠功能。 - `/`:根分区,建议至少 23-32GiB。 具体操作命令如下[^5]: ```bash mkfs.fat -F32 /dev/sda1 # 格式化 EFI 分区为 FAT32 mkswap /dev/sda2 # 格式化交换分区为 swap mkfs.ext4 /dev/sda3 # 格式化根分区为 EXT4 文件系统 ``` 挂载分区: ```bash mount /dev/sda3 /mnt # 挂载根分区 mkdir /mnt/efi # 创建 EFI 目录 mount /dev/sda1 /mnt/efi # 挂载 EFI 分区 swapon /dev/sda2 # 启用交换分区 ``` ##### 3.3 配置镜像源 备份默认镜像文件,并选择合适的镜像源: ```bash cp /etc/pacman.d/mirrorlist /etc/pacman.d/mirrorlist.backup ``` 可以使用 `reflector` 自动获取最优镜像源: ```bash reflector --verbose --latest 10 --sort rate --save /etc/pacman.d/mirrorlist ``` 或者手动添加国内镜像源: ```plaintext Server =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rchlinux/$repo/os/$arch Server = http://mirrors.zju.edu.cn/archlinux/$repo/os/$arch Server =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repo/os/$arch ``` ##### 3.4 安装基础系统 使用 `pacstrap` 命令安装基础系统包: ```bash pacstrap /mnt base linux linux-firmware net-tools networkmanager openssh vim nano ``` ##### 3.5 配置系统 生成 `fstab` 文件: ```bash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 进入新系统环境: ```bash arch-chroot /mnt ``` 设置时区、语言和地区: ```bash ln -sf /usr/share/zoneinfo/Region/City /etc/localtime hwclock --systohc echo "en_US.UTF-8 UTF-8" >> /etc/locale.gen locale-gen echo "LANG=en_US.UTF-8" > /etc/locale.conf ``` 配置主机名和网络: ```bash echo "your_hostname" > /etc/hostname 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 ``` 安装引导程序(以 GRUB 为例): ```bash pacman -S grub efibootmgr os-prober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efi --bootloader-id=GRUB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 设置 root 密码: ```bash passwd ``` 退出 chroot 环境并重启: ```bash exit umount -R /mnt reboot ``` #### 4. 后续配置 安装完成后,可以进一步配置系统,例如安装图形化界面、AUR 软件管理工具等[^3]: ```bash sudo pacman -Syyu sudo pacman -S archlinuxcn-keyring git clone https://aur.archlinux.org/yay.git cd yay makepkg -si ```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