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SDictionary使用原理
1.NSDictionary(字典)是使用 hash表来实现key和value之间的映射和存储的, hash函数设计的好坏影响着数据的查找访问效率。
- (void)setObject:(id)anObject forKey:(id <NSCopying>)aKey;
2.Objective-C中的字典 NSDictionary 底层其实是一个哈希表,实际上绝大多数语言中字典都通过哈希表实现,
二、哈希的原理
哈希概念:哈希表的本质是一个数组,数组中每一个元素称为一个箱子(bin),箱子中存放的是键值对。
三、哈希表的存储过程:
1. 根据 key计算出它的哈希值 h。
2.假设箱子的个数为 n,那么这个键值对应该放在第 (h % n) 个箱子中。
3.如果该箱子中已经有了键值对,就使用开放寻址法或者拉链法解决冲突。
在使用拉链法解决哈希冲突时,每个箱子其实是一个链表,属于同一个箱子的所有键值对都会排列在链表中。
哈希表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负载因子(load factor),它用来衡量哈希表的 空/满 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查询的效率,计算公式为:
负载因子 =总键值对数 /箱子个数
负载因子越大,意味着哈希表越满,越容易导致冲突,性能也就越低。因此,一般来说,当负载因子大于某个常数(可能是1,或者0.75等)时,哈希表将自动扩容。
重哈希概念:
哈希表在自动扩容时,一般会创建两倍于原来个数的箱子,因此即使 key的哈希值不变,对箱子个数取余的结果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所有键值对的存放位置都有可能发生改变,这个过程也称为重哈希(rehash)。
哈希表的扩容并不总是能够有效解决负载因子过大的问题。假设所有 key的哈希值都一样,那么即使扩容以后他们的位置也不会变化。虽然负载因子会降低,但实际存储在每个箱子中的链表长度并不发生改变,因此也就不能提高哈希表的查询性能。
四、总结,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哈希表的两个问题:
1.如果哈希表中本来箱子就比较多,扩容时需要重新哈希并移动数据,性能影响较大。
2.如果哈希函数设计不合理,哈希表在极端情况下会变成线性表,性能极低。
五、hash的实现
NSDictionary生成hash表使用的是拉链法,可以理解为“链表的数组”即:
根结构为数组,每个元素为链表
添加key的时候,会把key的hash对根结构的长度取余,结果作为根结构的下标,再把key插入到下标对应的链表元素中
解决hash冲突
hash冲突即存在多个hash一样的key
一般来说拉链法需要涉及到解决hash冲突,但巧就巧在,ObjC中一般对象的hash就是它本身的地址,所以几乎是不可能冲突的,对于NSString这类重写了hash方法的,会同时要求重写isEqual方法
。当真的遇到hash冲突的话,NSDictionary插入时会无视冲突,而在取数据时,在找到hash后会多一步通过isEqual对比是不是需要的key,如果不是就继续往下找,一般来说出现hash冲突的key都会在同一个链表的相邻位置,所以查找的消耗会非常的低
同时NSHashTable,NSSet,NSMapTable的实现都是基于拉链法生成的hash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