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雷达图
前期准备:描述产品或者用户多维度的数据
感觉Tableau画雷达图比其他可视化软件相对要复杂些,雷达图本身的背景(多个半径等差的同心圆转换得到的多边形)也是需要我们自己去画的,所以就需要另外画多个多边形图。
1.1 选中量化的变量数据,创建数据透视表
1.2 这里是关键步骤,但是理解原理还是需要数学知识的
创建数据透视表后会出现两个字段:数据透视表字段名称,数据透视表字段值,如果会编程经验的会发现这是一个宽数据变长数据的操作(gather到spread)
需要创建四个通过计算得到的变量:路径、弧度、数据字段标签、数据值标签
1.2.1路径:衡量的指标的在雷达图的各个顶点放置顺序(个人理解),增加的路径(变量数+1)为了使得雷达图连线闭合(在网上看了很多解释,也没有说的十分透彻的,但是验证后会发现确实是这样),这个路径是为了将多个同心圆的半径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层多边形,而不是多层同心圆。
路径:
CASE [数据透视表字段名称]
WHEN "购买频率" THEN 1
WHEN "平均交易额" THEN 2
WHEN "最高交易额" THEN 3
WHEN "购买商品种类" THEN 4
WHEN "浏览次数" THEN 5
WHEN "单次浏览时长" THEN 6
ELSE 7 #这个就是增加的路径,使得雷达图闭合
END
1.2.2 弧度:这个的计算逻辑还没有查清,网络上都说的确定x、y,但很模糊,还没查到相关准确资料,但是可以根据公式给出需要的图形,根据实践后,这个弧度确定了指标对应值的位置方向,这里需要懂一点极坐标系的知识。
图源:百度百科
弧度:
if [路径]=7 then pi()/2
else pi()/2-([路径]-1)*2*pi()/6
end
1.2.3 计算X、Y轴: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数据值*cos弧度的结果为这条极径的长度(相当于对应指标在这方面的一个衡量值的大小表示)
X=[数据透视表字段值]*COS([弧度])
Y=[数据透视表字段值]*sin([弧度])
1.2.4 数据、指标标签:
指标标签:容易理解,每个标签需要位于雷达图的各个角顶点,所以只有利用最外层圆(最外层多边形)进行标签,当数据透视表值为最外层圆半径值时,将其赋值为数据透视表字段名称,即为指标名称。
IF [数据透视表字段值]=10 THEN [数据透视表字段名称]
END
1.2.5 作图,这里面的有些步骤在网上、tableau的一些资料里面都没有明确写出说明,可能是tableau基础知识不牢固。
顺序依次为:
①X、Y分别放入列、行,且X、Y的标记需要更改为线,注意的是需要设置双轴,则Y要复制一次,并在下拉选项中选择双轴;
②将路径、测试的对象列(如:用户A、用户B、用户C的列)分别放入标记块的路径、颜色中;
③数据值标签、指标标签放入标签中。这里面有一步骤在tableau菜单中分析选项的取消聚合变量,理解有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