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a学习笔记(二)——Scala基础

本文介绍了Scala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数据类型、变量声明、for循环及方法调用等内容。通过实例展示了Scala语言的特点及其与Java的不同之处。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Scala基础


1. 常用数据类型

Scala与Java有着相同的常用数据类型:
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Chat、Boolean(只有包装类型,无原始类型)
上图来自菜鸟教程

Scala继承层次:
这里写图片描述
来自:
https://blog.youkuaiyun.com/qq_21586623/article/details/76828049?locationNum=1&fps=1

2. 声明变量

//var 即variable,用于声明变量
var str : String = "Hello Scala!"

//val 即value,用于声明常量,类似Java中的final
val num : Int = 100;
// var 即variable,用于声明变量
scala> var str : String = "Hello Java"
str: String = Hello Java

//val 即value,用于声明常量,类似Java中的final
scala> val num : Int =100
num: Int = 100

//使用val定义的常量不允许重新赋值
scala> num = 200
<console>:12: error: reassignment to val
       num = 200
           ^

//Scala编译器可以通过值的类型推断出变量的类型,因此变量类型可以省略
scala> val num2 = 3.14159
num2: Double = 3.14159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var 修饰的对象引用可以改变;val 修饰的引用则不可改变,但对象的状态却是可以改变的(与Java 中final 修饰的常量一致)

scala> val ab = new ArrayBuffer[Int]()
ab: scala.collection.mutable.ArrayBuffer[Int] = ArrayBuffer()

scala> ab += 1
res2: ab.type = ArrayBuffer(1)

scala> ab += 2
res3: ab.type = ArrayBuffer(1, 2)

scala> ab += (3,4,5)
res4: ab.type = ArrayBuffer(1, 2, 3, 4, 5)

3. for 循环
for循环语法结构:for (i <- 表达式/数组/集合)

    // 1. 每次循环将区间中的一个值赋给i
    for ( i <- 0 to 10 ) println(i)

    // 2. for(i <- 数组)
    val arr = Array(1,2,3)
    for ( i <- arr ) println(i)

    // 3. 高级for循环
    // 每个生成器都可以带一个条件,注意:if前面没有分号
    for ( i <- 1 to 3 ; j <- 1 to 3 if( i != j ) )
      println( i * 10 + j )

    // 4.for推导式:
    //如果for循环的循环体以yield开始,则该循环会构建出一个集合
    //每次迭代生成集合中的一个值
    val vector = for ( i <- 0 to 10 ) yield i *10

4. 方法和函数的调用

a 方法 b可以写成 a.方法(b)

scala>  1.to(10)
res0: scala.collection.immutable.Range.Inclusive = Range(1, 2, 3, 4, 5, 6, 7, 8,
 9, 10)

scala> 1 to 10
res1: scala.collection.immutable.Range.Inclusive = Range(1, 2, 3, 4, 5, 6, 7, 8,
 9, 10)

scala> 1 + 2
res2: Int = 3

scala> 1.+(2)
res3: Int = 3

参考文档:
var 和 val 的区别: https://blog.youkuaiyun.com/a1234h/article/details/77962536

一、综合实战—使用极轴追踪方式绘制信号灯 实战目标:利用对象捕捉追踪和极轴追踪功能创建信号灯图形 技术要点:结合两种追踪方式实现精确绘图,适用于工程制图中需要精确定位的场景 1. 切换至AutoCAD 操作步骤: 启动AutoCAD 2016软件 打开随书光盘中的素材文件 确认工作空间为"草图与注释"模式 2. 绘图设置 1)草图设置对话框 打开方式:通过"工具→绘图设置"菜单命令 功能定位:该对话框包含捕捉、追踪等核心绘图辅助功能设置 2)对象捕捉设置 关键配置: 启用对象捕捉(F3快捷键) 启用对象捕捉追踪(F11快捷键) 勾选端点、中心、圆心、象限点等常用捕捉模式 追踪原理:命令执行时悬停光标可显示追踪矢量,再次悬停可停止追踪 3)极轴追踪设置 参数设置: 启用极轴追踪功能 设置角度增量为45度 确认后退出对话框 3. 绘制信号灯 1)绘制圆形 执行命令:"绘图→圆→圆心、半径"命令 绘制过程: 使用对象捕捉追踪定位矩形中心作为圆心 输入半径值30并按Enter确认 通过象限点捕捉确保圆形位置准确 2)绘制直线 操作要点: 选择"绘图→直线"命令 捕捉矩形上边中点作为起点 捕捉圆的上象限点作为终点 按Enter结束当前直线命令 重复技巧: 按Enter可重复最近使用的直线命令 通过圆心捕捉和极轴追踪绘制放射状直线 最终形成完整的信号灯指示图案 3)完成绘制 验证要点: 检查所有直线是否准确连接圆心和象限点 确认极轴追踪的45度增量是否体现 保存绘图文件(快捷键Ctrl+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