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是一种动态类型语言,其中的整型对象(int)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有一些特殊之处。本文将探讨Python中整型对象的存储细节,并附带相应的源代码示例。
在Python中,整型对象是不可变的,这意味着一旦创建,它们的值就不能被修改。这种不可变性对于整型对象的存储方式产生了影响。Python中的整型对象实际上是一个包含整数值的结构体,其中还包含一些额外的信息。
首先,Python中的整型对象会占用固定的内存空间。在32位系统上,一个整型对象占用28字节,而在64位系统上,一个整型对象占用36字节。这个额外的空间用于存储整型对象的元数据,例如类型标识和引用计数等信息。
接下来,Python会对一定范围内的整型对象进行缓存。这意味着在这个范围内的整数值所对应的整型对象只会创建一次,并在后续使用时被重复引用。这种缓存机制可以提高整型对象的创建和销毁的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内存空间。
Python中的整型对象缓存范围是[-5, 256]。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范围内的整数值,每次创建整型对象时都会先检查缓存中是否已存在相应的对象。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缓存中的对象引用,而不会创建新的对象。这样,对于这个范围内的整数值,多个变量可以共享同一个整型对象。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整型对象的缓存机制:
a = 10
b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