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ion:2012-09-02
这台笔记本使用了近两年,重装过系统若干次,每次重新安装系统之前和之后,都会因为文件整理的原因浪费些时间。这段时间总结一下,归纳出如下的文件管理方案。
- 系统和分区
ARM嵌入式开发需要用到arm-linux-gcc
等等 ARM Toolchain,在真机上安装一个合适使用的linux发行版很有必要。两年间,体验过Ubuntu、Fedora、Archlinux和LinuxMint这几个发行版作为桌面系统,最终决定使用LinuxMint系统。LinuxMint基于Ubuntu,而相比来说又不需要为Canonical公司的各种功能改进当作小白鼠。系统安装很简单,装上必备软件即可使用。
Windows系统也需要,各种日常软件、开发软件,和偶尔玩的游戏都是只能在win下运行的。我在硬盘上分了三个NTFS分区,分别为60GB的系统分区、60GB的个人资料和470GB的媒体分区。
长期接触Unix的后果,我没有给这三个分区都分配盘符,只给第一个作为系统的分区分配了盘符C:。在用户桌面新建两个文件夹,分别命名为Home、Media,在磁盘管理中,设置两个分区分别挂载到上述两个目录。
我另外在Media目录下创建一个隐藏目录TempBox,打开命令行提示符,使用mklink
命令创建一个目录链接到我的桌面,用来临时存放一些文件。
- 个人文档
个人文档主要是这些类型:软件源码、电路图、照片、自己写的文档资料、Kindle上看过的图书和笔记。这些文档都不会太大,60GB的空间足够了,而且其中下载来的资料丢掉了还可以再找,自己写出的资料代码丢掉了就再也找不到了,所以这些都是特殊对待,防删防格防病毒……
- 备份和同步
Home目录中的重要文件只在电脑中保存一份很不靠谱,有一次手工删病毒,编写了一个脚本,识别删除病毒文件,结果识别逻辑出了问题,硬盘中的很多文件都被删除了。
所以为了预防各种诡异情况的出现,同步到网盘上是个不错的主意,我用了两款网,新浪微盘和金山快盘。如果每次更改文件都需要手工上传网盘就很麻烦了,所以我有一次用到了目录链接。命令行提示符中用mklink
工具,在同步目录中创建源码、照片、文档等等链接。
很顺利,链接刚创建同步程序就发现了新文件,开始了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