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每个状态码的含义,还需要知道返回这个状态码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这里我做了一个整理,方便查看。
HTTP 状态码表格:
状态码 | 含义 | 可能的原因 |
---|---|---|
200 | 请求成功 | 请求已成功处理并返回所需内容 |
201 | 已创建 | 请求已成功处理并创建新资源 |
204 | 无内容 | 请求已成功处理,但未返回任何内容 |
301 | 永久重定向 | 请求的资源已永久移动到新位置 |
304 | 未修改 | 请求的资源未被修改,可使用缓存的版本 |
400 | 错误的请求 | 请求无效,可能由于参数不正确或缺少必需的参数 |
401 | 未授权 | 请求需要身份验证或权限不足 |
403 | 禁止访问 | 请求被服务器拒绝,通常是由于权限问题引起的 |
404 | 未找到 | 请求的资源不存在或未在服务器上找到 |
500 | 服务器内部错误 | 服务器在处理请求时遇到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
503 | 服务不可用 | 服务器暂时无法处理请求,可能是由于过载或维护等原因 |
注意:这些原因仅用作概述,并不一定涵盖所有情况。在实际开发中,可能存在更多的原因,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排除。